文档介绍: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近年,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成了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家慢慢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不少认识停留在表面化,以为采用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招生方式就可以解决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了。其实,真正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至少要具备4个条件:办学条件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学校布局的均衡,生源质量的均衡。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充其量只解决了生源质量均衡。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办学条件的均衡还远未实现。总体来讲,乡村学校不如城镇学校。城镇学校大都有漂亮的校舍,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宽阔的水泥马路,平整的运动场,优美如画的环境。部分学校宿舍里还安装了空调和热水淋浴系统,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运动场上铺了松软的塑胶等。很多乡村校舍破旧不堪,教学、生活设施严重缺乏,校园里杂草丛生,蚊蝇乱舞,操场上雨天两脚泥,晴天—身灰。条件更差的学校甚至没几张完整的课桌、凳子。办学条件如此不均衡,乡村学校怎能留得住教师和学生?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尽快缩小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师资力量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必须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化。令人遗憾的是,城乡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没有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而是差距越来越大。总体来说,城镇学校教师学历高,培训机会多,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而乡村学校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有些从民办教师转化而来,有些是学历很低的代课教师,初中生教小学生、高中生教初中生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市某县乡镇中学英语教师不下百人,学英语专业的只有十余人。这些先天本就不足的教师又很少有后天学可想而知。由于条件艰苦,年轻教师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到乡村学校任教,即使去了也是削尖脑袋往城镇学校钻,导致乡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我市某县有一所乡办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竟高达五十六岁!这样的师资力量又怎能留得住学生,怎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呢?要缩小城乡学校师资的差距,除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必须对乡村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给他们比城镇教师更高的待遇,更多的培训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目前,城镇学校的布局多半比较合理,要不是择校的话,家门口就有学校可上,而且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而乡村就不一样了,学校基本建在人口聚居区,很多村落离学校相距十几二十里,给孩子们上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那些家境贫寒住不起校的孩子,要么是每天早出晚归,来回几十里的奔波,要么是早早辍学流向社会;那些家境虽过得去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