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信用
1
精品课件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形式、信用的工具、利息与利率的分类和计算、利率的发展理论等内容。
本章重点:信用的工具
本章难点:信用工具及利率的发展理论
本章课时:6课时
2
精品课件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及产生
:一种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产生是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使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得以确立和发展。信用的经济功能主要是以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或信用工具,把闲置资金或闲置资源引导到投资和生产上来,从而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
精品课件
二、信用的发展
信用的发展经历依次为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
三、信用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一)信用的特征
(1)暂时性。
(2)偿还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4
精品课件
(二)信用构成的要素
信用的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
信用关系: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条件:期限和利率。
是信用关系开始到
其终结的时间。
债权人在让渡实物
和货币使用权时得
到的报酬。
利息=利率*期限
5
精品课件
信用标的:信用关系的对象是实物形式还是货币形式
信用载体: 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四、传统的信用理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信用是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经济学中,几个世纪来,关于信用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历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最基本的信用学说,即“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
6
精品课件
(一)信用媒介论
信用媒介论产生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前期。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典型的金本位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活动能力都比较小,经营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对工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资金需要发放贷款和发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而能自动清偿的所谓的“自偿性贷款”。因此该理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的提供作媒介,银行必须在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7
精品课件
(二)信用创造论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以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扩展,资金主义信用制度也日益迅速发展,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理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超过它吸收的存款额进行放贷,而且能够用放贷的办法来创造存款,银行提供的信用完全是由银行通过放款自行创造的,银行并不存在媒介信用的功能。
8
精品课件
第二节信用的形式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商业信用
1、概念: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以延期支付和预付贷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2、特点:
(1)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同时包含两种性质的经济行为,即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卖的过程。
(2)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9
精品课件
(3)商品信用的运动周期与经济波动周期是一致的。
3、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优点:方便和及时。在找到商品买主和卖主的同时,既解决资金融通的困难,也解决商品买卖的毛度,从而缩短了融资时间和交易时间,而且商业票据一般都可以到商业银行贴现或经背书(Endorsement)后转让给第三者,通过这种方式,持票人可以及时获得部分资金或抵偿部分债务
10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