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一
上海宝钢每年的产品超过1000万吨,雇佣的员工超过17,000人。80年代初,宝钢在管理模式上主要以追求产品产量的最大化,80年代末,宝钢完成了产品市场化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90年代,随着中国进行产权化改革,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宝钢逐渐演变成生产经营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2000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和国际钢铁市场竟争日趋残酷的新局面,宝钢提出建设全球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宝钢在管理模式上是出了从“以财务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的经营理念。
一个拥有近两万名员工的“巨无霸”企业,如何快速实现从“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向“以财务为中心”再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一个拥有1625亿元固定资产之企业的“大老板”,如何随时掌握企业经营现状并根据市场的风云变幻快速决策?上海宝钢集团的“秘诀”就是把生产、财务、销售、技术等经营活动所生产的物流、财务流信息同步集成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然后根据新的业务流程设置企业组织和支持新组织的信息系统。2001年春节刚过,宝钢领导层就找宝钢生产部部长李庆予谈话,要求他在原来企业管理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新部门——企业系统创新部,并由他亲自担任部长。当时,虽然对于宝钢信息化早晚会有大动作的说法,李庆予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是以这种方式拉开弃还是令他有些吃惊。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史上,“企业系统创新部”恐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部门,其职能更是新得出奇:根据宝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目标,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并重新设置企业组织和支持新组织的信息系统。在宝钢,信息技术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还是管理模式转变的支撑工具。依靠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宝钢实现了从“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向“以财务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系统创新工程是宝钢20多年持续信息化建设和对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探索的结果。宝钢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案例二
Seagate公司成立于1980年,,在80年代中期,,为了弄清此问题,该公司访问了IBM公司和其它一些重要客户——都是PC的主要生产商,这些客户表示,,访问之后,,并最终搁置了该技术,此后,,还不断推出一些新产品。
,该公司的几名雇员辞职成立了一家名叫Conner的新公司,,面向新出现的便携式电脑市场。,每年提高储存能力约50%。到1987年底,它已能很好满足占主流的个人电脑市场需求。直到此时,,但为时已晚,Conner和另一家公司已牢牢占据了领先地位,1994年,这两家公司的年收入和已超过50亿美元,是Seagate公司调查客户后得出的预测值的100倍,Seagate是市场导向的企业,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呢?
案例三
麦克阿瑟是Silicon公司总裁,他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主编采访时强调,保持该公司成功和技术领先的秘诀是“依顾客需求行事”,1991年麦克阿瑟到尼桑(Nissan)汽车公司拜访时,问尼桑公司的工程主管,Silicon公司需如何做才能更好帮助Nissan公司?该主管提出了他们需要Silicon公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提高10倍。并详述了这样可使该公司汽车设计上发生的变化。三周后,他又访问了另几家汽车制造商,这些公司提出,希望Silicon的产品能更便宜,Nissan的需求是少数,而其要求进行革新的困难也可想而知,但Silicon仍然决定向此方向投资,而未派工程师研究如何降低产品成本,结果Silicon公司成功了,它又站在新一轮技术研究前列。他的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灯塔顾客:企业顾客群中能及时正确标识产品和新技术是否具有市场前景的那部分顾客。
① Mainstream Customer;② Lighthouse Customer
案例四
电视机从黑白技术→彩色技术,从小屏幕技术→大,从真空显像技术→液晶显像技术,对电视技术的研究从末中断。
在70年代初,日本企业已在世界电视机市场拥有优势,他们希望保持这种优势,计划开发高清晰度电视(HDTV)。这属于企业经营战略。20多年后证明这个战略决策是正确的,而关于如何制造HDTV则是生产战略考虑的问题。
选用什么技术:
选择1 现有模拟技术易与现有电视制式兼容,技术上容易实现,对现有电视发射台的改造费用较低。选择2 数字技术→理论上分析可行,但要成为一种成熟技术,当时估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