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精华版.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精华版.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19/8/26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精华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目录前言一、“九五”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九五”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面临的形势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二)编制原则(三)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水环境保护(二)城市环境保护(三)工业污染防治(四)生态环境保护四、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政府环保目标任期责任制(二)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三)健全环保投资机制,拓展投资渠道,增加环保投入(四)加快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计划(五)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八)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九)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十)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领导者和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附件:1、广东省“十五”期间主要环境保护控制指标 2、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重大建设项目表前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省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还创建了深圳、珠海、汕头、中山四个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及顺德伦教镇等31个省级生态示范村(镇、农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公众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障我省在“十五”时期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五”时期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奠基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是全省向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健康、生活舒适、法制健全的社会迈进的时期,是扭转环境质量恶化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坚时期,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一项根本任务,制定好本世纪环境保护的头一个5年计划,对进一步推动我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至为重要。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一、“九五”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九五”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九五”期间是我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较大成绩的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广东省“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九五”期间,通过实施《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和《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活动,推进了城市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共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5座,处理能力达156万吨/日;建成烟尘控制区205个,面积1537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30个,面积793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空气可比综合污染指数稳定下降;全省主要江河水质遏制住了下降的趋势,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段中深圳河、广州河段等原来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有了一定的改善。21个地级以上市声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善,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预计2000年度为56DB(A),比1995年少1DB(A),%下降为28%。深圳、珠海、中山、汕头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增加到54个设市城市。 。“九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开展了“一控双达标”工作,工业污染防治结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对污染严重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和限期治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省共关闭小煤炭、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钢铁、小玻璃等污染企业逾千家。预计到2000年,工业废气治理率达90%,工业粉尘回收率达8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65%,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0%,均比199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所下降。燃煤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实现了零的突破。 。“九五”期间我省造林绿化成果进一步巩固,预计到200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基本保持稳定,约在56%左右;全省54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为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9M2。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新的发展,2000年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95个,生态农业由小规模试点向面上推广,建立了东莞市、潮安县等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