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的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直接渊源,仿造行会,教师和学生组成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中世纪时,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的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设有文、神、法、医四科。文科是基础课学习七艺;神、法、医是高级学科。资产阶级革命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大学教育开始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上,不断地制度化、正规化。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活动有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下,派出了专科学校、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高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正规大学教育外出现了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国际出现“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等新的概念。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使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由“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美国把中等后的教育等同为高等教育。《苏联百科》:“是继中学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是国民经济、科学和文化各部门中具有高等技能的专家所必备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上一般分为专修科、本科和研究生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潘懋元: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目标;胡建华: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高等教育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从在整个体系的位置看,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最高阶段,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是一种专业教育,是根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教材观点: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代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第二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一)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的莎拉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主要是知识职业的行会,是培养专门人才。(二)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洪堡把着眼点放在高深的专门知识的研究和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上,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授的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建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三)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美国按照德国的模式改造自己的大学,典型霍普金斯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地位。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与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经费资助。在美国各州出现了许多学院,统称为“赠地学院”最有典型的康乃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康乃尔大学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莫里尔法案》的颁布,赠地学院的建立给美国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使美国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范例。至此,大学跳出了“象牙之塔”,开始了与世界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大学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7年邓小平同志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高等学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