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
戏曲大舞台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
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
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
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
三百付金樽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里,燕子灯前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到此打个哈欠看个戏;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就地伸个懒腰听段曲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均是梨园子弟;
哭装哭,笑装笑,打装打,闹装闹,哭笑打闹上下一片热闹。
【教学目的】
了解戏剧、元杂剧有关知识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把握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元代杂剧
(详情见后)
明清传奇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北孔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
清代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由弋阳腔衍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柳子腔(起源于山东。柳子,即小调或小曲之意)。花部诸腔戏的兴起,与其所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名家介绍
本世纪20年代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各树一帜,雄踞舞台。四大名旦在艺术上不断进取,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各有独门剧目陆续问世,蔚成流派。
前: 荀慧生
后: 左(程砚秋)
中(梅兰芳)
右(尚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