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19/8/2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肝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肝病科管理者加强肝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肝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在肝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肝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肝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肝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六条中医医院肝病科按收治病种可分为传染性肝病和非传染性肝病,以传染性肝病为收治病种的肝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以非传染性肝病为收治病种的肝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参照本指南执行。二、基本条件第七条中医医院肝病专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肝病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第八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肝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第九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合理,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中医医院肝病科病房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能够开展针刺、灸疗、拔罐、中药灌肠、结肠透析等。第十条中医医院肝病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肝病治疗设备、中药灌肠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可配备荧光定量PCR仪、血浆置换等,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穴位敷贴、穴位注射、中药灌肠、中药熏洗等肝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三、人员队伍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肝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第十五条中医医院肝病科医师应接受过中医肝病科专门培训,掌握中医学和肝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肝病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常用中药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肝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