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浅析苏州园林造景手法与人文审美.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苏州园林造景手法与人文审美.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8/2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苏州园林造景手法与人文审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芳芳(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环艺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0)史佳迪(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这种造园艺术与当时文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园林;设计;自然;审美观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一、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解析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谪或病退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是体现了隐逸静趣的“城市山林”“第二自然”,这就使园主们的造园思想由儒家伦理走向道家哲学——虚静恬淡、归真返朴。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巧”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种“宜”才是一种审美境界。“精”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中不因时代、心境的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雅”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二、中国传统审美观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一)自然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苏州园林之美,具有中国画的特点,讲究自然之趣。自然之趣: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意境的深远含蓄;重灵气;重素朴淡雅。这是苏州园林美之所在。首先,不对称、不整齐是中国画所追求的自然灵动之美。“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艺术追求的是“活”、是灵动,最忌讳“死”。这种对不对称、不整齐的自然灵动之美的追求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总体的审美取向。其次“隔而不隔,界而不界”。在园林艺术上,非常强调隔、界。因其隔、界,便不能一眼望穿,便有曲折之感便显得含蓄蕴藉,更能勾起人幽深玄远之思。再次,简朴而别具匠心。本着“道法自然”的原则,中国人认为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素朴自然的境界。但这种素朴不是简陋、粗糙,而是精雕细琢之后却又不见人工痕迹的素朴淡雅,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苏州园林乃至中国园林以“时间”的方式展开,总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自然之趣和幽深之思,而这种自然之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