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8/29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原文出处】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原刊地名】金华【原刊期号】199803【原刊页号】38~41【分类号】J3【分类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199809【作者】廖向东【内容提要】本文从文化阐释的角度探寻武侠小说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其魅力得力于道家文化的浸染。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的关系。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其对“内功”的神化描写,深受道家文化强调人的主观精神的影响;其所描写的武功招式,体现了道家“无”与“有”的辩证关系;侠的生活空间,体现了道家的隐逸思想。【责任编辑】单桂茹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门里加堙右@②原字足加支@③原字月加辰@④原字雍下加瓦@⑤原字央下加瓦@⑥原字米加比@⑦原字彳加旁@⑧原字木加秉@⑨原寓的繁体字兴盛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的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一经产生,便羸得了华人世界广大读者的青睐。不单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就连许多文化层次很高的学者、专家也未能例外。为什么这些内容荒诞不经、严重脱离现实、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的作品能羸得如此众多的读者?对于这个问题,如仅以通常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答案则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除了少数精品,大多数武侠小说似乎没有深刻的思想主题,也没有很高的艺术技巧,而且雷同现象很严重。如能以文化阐释的眼光追索作者未必明言的心史,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武侠小说所叙述的大多是属于过去时代的幻想故事,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它们所以仍能对我们许多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从当代的文化消费、思想道德与读者的思想情感出发,直接反映了国人心底深处的传统文化心理积淀的真实。特别是其上乘之作,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的精深博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在中国历史上就形成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自公元四世纪起,佛教传入中国并勃然兴起之后,形成了佛教文化。儒、释、道三教鼎立及其相互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最久远、最广泛、最深刻的影响。但是,真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支配地位的,则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讲求实际,注重现实人生,积极进取,这是一个方面:但中国人又具有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调,胸襟开阔,不断地在现实以外开辟精神上的新天地,向往超迈脱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些特质不能不说得力于道家文化。这些特质对于文学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作家深受道家文化影响,如嵇康、阮藉、陶潜、李白、苏轼,等等。优秀的武侠小说想象奇特,境界超拔,这是和作者深受道家文化熏陶分不开的。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的关系。首先,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武侠小说有两类人物形象最引人注目。一类是“畸人”,他们或是相貌奇丑,或是有某种生理缺陷,但他们武功非凡,远胜于正常人。这些人有麻子癞子、有秃子、有断手跛足、有失明聋哑、甚至还有呆子、疯子。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小说中,常见这类人物。如《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之一的韩琦,“手短足短,没有脖子,一个头大得出奇,却又缩在双肩之中”,“犹如个大肉团一般”,却骑术高超;华山论剑的五大高手之一的洪七公,只有九只手指头,号称九指神丐;柯镇恶、梅超凤,都是瞎子,武功也异常高超;欧阳锋,武功本已极高,因逆练九阴真经,弄得神经失常,成了疯子,但武功却越发厉害,洪七公、黄药师合二人之力,仍不是他的对手:《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当他身体健全时,武功平平,被砍掉一根手臂之后,反而武功突飞猛进,最终成为海内五大高手之一。“畸人”的人物形象可以上溯到《庄子》。《德充符》和《人间世》描写了七位肢体残缺、奇形怪状的得道者:兀者王骀、申屠嘉、叔山无趾,外貌奇丑的哀骀它、yīn@①qí@②支离无@③、wèng@④@⑤大瘳、“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注:《庄子·人间世、逍遥游、天下、人间世、大宗师、刻意、逍遥游、知北游、外物、秋水、列御寇》)的支离疏。为什么这些身心残疾,连正常生活都难以维持的人能得道,能成为正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武林高手?答案就在《庄子》里。《人间世》在描述了支离疏因患残疾而保身全性命之后,下了这么一个评论:“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看来,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庄子》,其兴趣都不在于“支离其形”,而在于“支离其德。”“支离其德”就是使自己的德行不为俗世之见所囿,而与天道相合。他们的德行如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是残缺不全的,但以天道的眼光来看却是完整无缺的。因此《大宗师》借孔子之口说道:“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