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39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19/8/30 文件大小:1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息化十二五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形势现实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现实基础(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面临的形势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奋斗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构筑苏北信息产业第一高地(二)强力推进“智慧”建设(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四)着力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五)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六)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七)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四、重点工程(一)信息产业千亿元工程(二)“智慧”建设工程(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531”示范工程(四)电子政务平台升级改造工程(五)信息惠农兴农工程(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工程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构建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四)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四五)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现实基础与面临的形势“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现实基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市按照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加以全面推进,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在探索符合市情的电子政务道路上取得明显成效,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数字”初具雏形,为“十二五”时期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三大千亿元”支柱主导产业。2010年,,,为2005年底的10倍。其中,,初步形成了计算机及其配套件、绿色能源、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引进培育了富士康、达方电子等大集团、大企业。;,初步形成“一核”(软件园)、“四特”(软件科技产业园、了省级淮安软件园和网新科技园、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动漫科技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区“一个核心区、四个特色区”的格局,优拓网络等4家软件企业通过CMMI3认证,11户企业、3035项产品通过“双软”认定,网络游戏、动漫、呼叫中心、互联网与无线信息服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区淮安软件园、软件园淮安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应用,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全面提升研发、生产、营销和和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基本普及,公交、旅游、物流、餐饮等行业和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方兴未艾。截至2010年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量达25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普及率达50%以上,网上营销、网上缴税、网上采购、网上购票、网上书城、网络银行和网上市场等应用迅速普及,刷卡消费、电子付费、网上交易等日益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消费手段。。创新性的提出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基础网络、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机制”的电子政务“四统一”、“大集中”建管模式,实现了系统共建、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市县两级电子政务架构基本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中心机房)、政务内外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备,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行政权力公共透明运行暨电子监察、视频会议、议案提案办理等共性业务系统深化应用,实现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各部门专业系统建设向纵深推进,网上报税全面普及,联网审计取得良好效果,财政、国土资源、金税、金财、金盾、金农、金土房管、水利、工商管理、质量监督、食品安全等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政府网站群已成为政务公开的新窗口、政府服务公众的新载体、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新平台,在全国政府网站测评中始终处于第一梯队,网站英文版自07年起,连续四届荣获地市级优秀外文版奖。。教育信息化实现新跨越,由传统的电化教育为主体向过渡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过渡,初步建立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公共卫生信息化达到新水平,疾病监测与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等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以及基层社区卫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