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心律失常相关的心电现象
心律失常发生时,一些心电现象常常与其伴随发生,这些心电现象可改变原心律失常的规律,使之变的更加复杂,难以诊断,了解及掌握这些心电现象,使我们能够正确分析及诊断复杂心律失常。
图C1 A 心肌细胞兴奋性和不应期 B心脏传导系统
室内差异性传导分为:
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一、室内差异性传导
1、概念及发生机制
时相性室内差传是指激动经正常心室传导组织下传时,恰逢该组织处于相对不应期而传导速度减慢,并常伴传导顺序改变。因此造成QRS波群畸形。其产生条件有二:(1)双侧束支生理性不应期,长短不同(通常右束支不应期较长);(2)激动过早进入心室,心室的某处尚处于不应期,而产生除极顺序异常及传导缓慢,过早激动发生的越早其前一个心动周期越长,越易发生差异性传导(Ashman现象)。
(一)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2、心电图表现
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附表房颤时室性早搏与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室率
较慢
较快
配对间期
固定,常不是最短R-R间期
多不固定,常为最短R-R间期
配对前周期
多不延长
多延长,呈长-短R-R现象(Ashman现象)
类代偿间歇
有
无
V1的QRS波群形态
较少为RBBB型,或仅呈R、QR形
常为RBBB型
QRS波群起始向量
不同于窦性
多同于窦性
畸形QRS波群
常有二联律倾向,畸形QRS一致
连续出现倾向,畸形程度不一致
临床意义
常为洋地黄过量
常为洋地黄不足
1、概念及发生机制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是指房室交界逸搏及逸搏心律QRS波形与室上性下传者略有不同,其原因为交界区的逸搏发源点较偏向一侧,使沿一侧传导快而沿另一侧传导慢,除极顺序发生改变,致使QRS波形畸变。
(二)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2、心电图表现
房室交界区存在纵向传导分离
主要表现为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QRS波样形态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