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18年广西省陆川县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8年广西省陆川县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8/31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8年广西省陆川县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8届广西省陆川县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广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出贪吃懒做的膏粱纨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辜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膺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疏凿的河流加深,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是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味,都是因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不幸。,而那一首还有毛病。这种批评没有分寸,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公安派”把宋诗抬出來,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岀杜甫,实际上苏轼远不及杜甫。,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学唐诗而不像唐诗,从而让一些明人瞧不起宋诗。,、明人、清人对宋诗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证明人们对宋诗的评价有失偏颇。,说理上取得了鲜明牛动的效果。,是为了突出明诗像唐诗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他们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宋诗遭到了唐诗的挑战,比赛的结果是宋诗失败了。,他们就可能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会失掉适当的比例感。“大判断”上有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就可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翻出新意来。【答案】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宋代以后的文人对宋诗的评价起起伏伏,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味”有课,第一段说“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可见南宋时就出现了,并非是“宋代以后”,同时并非全是“世态炎凉”,还有“市价涨落的滋味”;“都是因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不幸”有误,文章第三段的开头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B项,“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文屮说的是“近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