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龙行湄公中文摘要——中老龙文化研究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西南邻邦,老挝和中国一样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友好关系。本文以龙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对比、总结和研究在中国和老挝两国之间在历史、地理、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现象,提出“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政治对话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老关系墓鄣悖源俳欣狭焦嗣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加强双边的友谊和团结,维护两国边疆稳定,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繁荣,提供学术理论依据,为中老两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老挝;湄公河;龙文化;比较研究作者:陈天康指导老师:陈朗
,:籐籑籨—籧琇甌甀瑃琤瑀琧,琧,琺瑃:
绪论中国与老挝山水相连,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年中老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与老挝的关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老建交年来,中老关系在“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的方针指导下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老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呈现多领域、多层次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西南省份和老挝彼此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以往研究中国和老挝两国关系的论文多数从政治关系、外交关系、经贸发展情况、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来着手研究。本文研究的视角可谓另辟蹊径。首先,从地理的角度,从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回顾了中国龙文化的产生和其发展的历史,叙述并探讨了龙文化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其次,分析了中老两国龙文化的产生和影响,既对比阐明了中老两国龙文化的异同,又指出了中国与老挝合作的历史渊源,为现实中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再次,提出了发展中老双边关系中的若干领域建议性策略,说明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由此提出了促进两国合作的主要策略和保障条件。期望在两国龙文化的共同点的认同下,中老两国各个领域合作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合作领域会更加广泛,中老两国友好关系必将进入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章水和龙文化第中国的龙文化和水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中国,人们赞美水,仰望水;在中国,人们崇拜龙,守候龙。龙与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伟大图腾。中国是以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而水是农业的命脉,所以中国人对江河水十分崇拜。中国古人对水的依赖和对水灾的恐惧,由此产生了对江河水源的敬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知识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人便认为江河水源中都有相应的神秘力量在操纵、控制着水的变化,于是中国人在幻想中创造出了很多掌管水的神灵,龙就是其中一个掌管水的神灵。龙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是一种善于变化、能呼风唤雨的神异动物,传说在云中时隐时现,所以能兴风作浪为大地带来雨水。中国的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龙的传人ⅰ傲墓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和中国的象征。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对中国人的观念和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龙作为惟一的世间没有的观念性动物赫然名列其中;人们称水性最好的人为水中蛟龙,道杰出人物为人中之龙,视最矫健的马为龙马,谓最美好的山川为龙脉所在,言最美妙的第一章水和尼文化龙行湄公
声音为龙吟,赞最好的书法为龙飞凤舞⋯⋯在中国民俗节日中,更有不少与龙相关的内容。舞龙灯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娱乐项目。这主要是在中国老百姓的观念中,龙是吉祥的瑞兽,可以为人们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人们用草、纸缚成龙的形象或制成龙灯,然后在舞动中游街,就是在舞动中达到消除晦气、迎来好运气的含义。龙抬头节是中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是专门祭祀龙神的日子。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具体内容大多与龙崇拜紧密相关。据有关学者考证,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的形成是中国人把龙当成主管雨水的水神进行崇拜的产物。农历二月初二,大地逐渐转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从这一天起抬头活动的,随之雨水也就多起来了。就龙抬头这个节日的性质而言,主要分为活动和禁忌两大类。活动主要有祭龙、撒灰、击房梁、熏虫、汲水、理发、儿童佩戴小龙尾、逆女归宁、食猪头肉等。禁忌主要有停女工、早晨忌挑水等。祭龙就是祭祀龙神,是龙抬头节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目的是通过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撒灰是龙抬头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其作用也是避灾祈福。许多地方有撒灰到井边或河边的习俗,目的是为了“引龙”或“领龙V泄狈礁珊瞪儆辏爰抑型嫉氖欠绲饔晁常谑且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北方一些人家在这一天还用彩纸、草节、细秫秸等穿成串悬于房梁上,称之为“穿龙尾彩橇袅诩抑狻<乘俏A税蚜褚堇矗从晁辉绯不挑水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