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学案-2.docx

格式:docx   大小:6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学案-2.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19/9/2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学案-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学案-2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学案一、教材《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两端都不栽树。本节教学第106页——107页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本节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1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将例2分成两道题放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环节,有利于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二、教学目标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学****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3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6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三、重、难点重点:探索规律,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间隔”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为辅。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为一体。五、教学流程(一)前互动、引出题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前思维训练题: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