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万江二中徐桂芳教学目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来表现气势磅礴的场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平时朗读的声音不够洪亮,很拘谨,放不开,借助这节课的朗读指导,使他们能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读出气势,读出豪放。由于我们南方学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活了解太少,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熟悉,没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本课视频、音频资源丰富,可借助这些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加强形象感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情境,重视学生从文字中体会美好的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并且从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讨论对人生的看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内容分析《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同时本课通过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是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由此特征,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基于这个特点本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品味音乐性的复叠,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材的阅读提示中就有这样的语句:“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越吧。”是的,抓住“朗读”就是抓住了理解该文的钥匙。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难点: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环节与活动新课导入老师: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学生: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而后转写词,最后写了戏剧,然后再写的散文。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一环节:听示范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内容)。学生: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点评。老师小结: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实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老师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