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浅析摘要:按照《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的通知,高等学校应实行会计委派制。本文从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的定义、实施形式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在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要点。下载论文网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内部控制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4月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的通知,要求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参照该指南要求,尽快组织部署相关工作,确保2016年底前完成学校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其中有若干条涉及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而第十四条则指出:“高校应加强对附属单位的监管。学校对不同类型的附属单位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监管方式,这些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委派制、会计报表审核、内部审计、委托社会审计等。”本文以“会计委派制”为主题,探究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如今高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与实施策略。一、会计委派制探源 (AccountantAssignmentSystem)指政府或企业的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或公司委派专业财务人员,并授权接受委派的财务人员对其所派单位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并监督其会计行为的制度。顾名思义,委派即为委托派遣,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委派方与被委派方形成的是隶属关系,被委派方取得从事一定事务的资格,在委派方所授权的范围内,接受委派单位的领导、监督,完成被授权的工作,体现出一定的行政托付关系。 2000年,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印发《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国家要求实行会计委派制,实际上是要求政府部门或者产权单位等所有者,向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委派财务人员,监督其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在另一个层面上,受派人员亦可以参与其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显而易见,国家实行会计委派的实质是监督、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外流和减少贪污腐? ? 、提供会计服务并监督其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于国家会计委派制来说,其适用范围小,目的也更为明确,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只适用于高等学校内部,按照教育部对部署高校的内部控制指南的要求,会计委派是学校内部控制措施的一部分,对高校下属的二级独立核算单位及非独立核算学院均适用。②委派的目的是提升受派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并加强财务会计监督,亦有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潜在意义,但其直接效用最终指向“内部控制”,最终目的是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达到学校既定的财务管理目标。③委派方是学校,被委派方实际上是学校财务部门的人员,从行政关系上看,被委派方亦是学校的职工,与学校有劳动合同关系,相较于国家会计委派来说,人事关系要相对简单。二、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的形式 ―总会计师(或学校财务部门负责人)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要求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主管学校财务会计工作,级别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总会计师既参与学校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并对执行情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