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傅佩荣详解64卦之坤卦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厚德载物。坤:元,亨,利牝(pi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白话: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解读:“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元”特别是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利牡马之贞”,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牡马是母马,柔顺而健行,所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君子有攸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后,则会找到主人,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白话:《彖传》说:至广呀,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他而得以生成,他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他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解读: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各爻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交辞之后。“至哉坤元”,“至”有微妙无比之意,在此译为至广,是为了配合地的属性。“坤元”,乾与坤称“元”,有如父与母,代表原始的生命力。由此可知,《易经》在以乾为首时,并未忽略要靠乾坤并建,阳与阴合作,才可充分说明万物生成变化之理。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各有功能,不可或缺。我们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即出于类似观点。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正是与天相对应的地。像母马那样,既能健行又至为柔顺,如此恒常坚持,就是它的“利贞”所在。换言之,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种刚强。君子效法坤卦,随顺而行,但仍可“得常”。“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各有其利。譬如,女子年轻时有众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众友而与男子成亲,二者皆利。朱震说:“得君者,臣之庆;得亲者,子之庆;得夫者,妇之庆。庆者,未有不离其朋类而得者也。”由此可知,乾与坤(阳与阴)的关系是可以应用在多重人际关系上的。一般而言,阳主阴从,阳先阴后,阳为主动者,阴为受动者。坤卦以“安贞”为吉,其故也在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白话:《象传》说: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万物。解读:《大象》是解说全卦的。坤卦由下坤上坤组成。它所代表的是地,而其性质则是顺。相对于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是“厚德载物”。两者搭配,则过程与目的同时显现,而君子的人生规划也十分清楚。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白话: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这是因为霜是阴气开始凝结。循着此一规律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坚冰。解读:坤卦第一爻是阴爻,称为“初六”,位居最下,有如人之足,所以用“履”字。霜是稀薄的碎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见微知著,可以判断将有坚冰。程颐说:“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易经》常以阴爻比拟小人,可供参考。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白话:六二,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活动,是直接产生而可以遍及四方。不必修习却无不有利,是因为大地之道广大无边。解读:六二居下卦之中,又是阴爻居柔位,并且二是地位,所以是最足以代表全卦之爻。爻辞无异于对坤卦作为“地道”的描述。古人认为天的运动是圆环状,地的运动是直线状,由此形成天圆地方的观念。孔颖达云:“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换言之,“直”是万物各自依其条件直接产生,只要条件成熟就自然出现了。能够如此,才会使万物遍及四方,由此造成广大无边的大地现象。“地道光也”的“光”通“广”。“地道”是代表方正,“直方大”,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