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
乐府和汉乐府
“乐府”和汉乐府
“乐府”本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即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后来就把由这一机构所收集、编制的“歌诗”(配乐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也简称“乐府”。“乐府”也即成为一种诗体的别称。
乐府
汉乐府
汉武帝时设置,采集文人创作的诗歌以及各地的民间歌谣来配乐演奏。后者真实的反映了广大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感情,成为统治者“观风俗,知厚薄”的工具,因此可以说是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汉乐府民歌举例
汉乐府民歌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宋代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中,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成就很高。
孔雀东南飞朗读、释义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被)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哀悼)之,为诗云尔(语气助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徘徊起兴)
君既为府吏,守节(守规矩)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总是)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能胜任)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mǔ,婆婆。偏义复词。),及时相遣归。”
府吏默无声,再拜(拜两次)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只是)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委屈自己。“下”,使动用法),慎勿违吾语。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愚笨、凡庸)!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自作主张),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可爱)体(体态)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