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干挂石双排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参考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设计要求重要的脚手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必要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高度25m以上的脚手架必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单立杆脚手架高度宜控制在50m以内;高度超过50m的脚手架应采用双管立杆、钢丝绳斜拉、分段卸荷等有效措施,并另行专门设计。脚手架的设计须满足工程的需要,并标明其用途、最大静荷载、最大动荷载及水平受力等;所选定的设计参数和构配件,不得低于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脚手架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原有结构、加高(宽)、改为它用等情况下,须经技术部门验证,并经审批。脚手架的立杆、大小横杆的间距根据脚手架的使用情况具体确定,但不得超过以下值::钢管外径应为48~51mm,壁厚3~,~~,有严重锈蚀、弯曲、裂纹、损坏的不得使用。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凡脆裂、变形、滑丝的不得使用,不得有裂缝纹、气孔,不宜为疏松、砂眼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的贴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钢制脚手板应采用厚2~3mm的3号钢钢板,~、宽度23~25cm、肋高5cm为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有防滑孔,凡有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斜道板、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3,。铁丝:8#~10#铁丝。严禁使用木架杆和木脚手板。搭设前的准备技术人员要对脚手架搭设及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参与搭设作业;脚手架搭设人员须熟悉脚手架的设计内容。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爬梯、安全网等材料的质量、数量进行清点、检查、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材料不齐时不得搭设,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材料、构配件不得在同一脚手架上使用。清除搭设场地的杂物,在高边坡下搭设时,应先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对边坡上的危石进行处理,并设专人警戒。根据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地基情况,对脚手架基础进行处理,确认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放线定位。对参与脚手架搭设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体状况要进行确认,凡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脚手架的搭设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搭设要求脚手架的搭设必须按照经过审批的方案和现场交底的要求进行,严禁偷工减料,严格遵守搭设工艺,不得将变形或校正过的材料作为立杆。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现场须有熟练的技术人员带班指导,并有安全员跟班检查监督。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上下交叉作业。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材料、配件、工具传递和使用安全,并根据现场情况在交通道口、作业部位上下方设安全哨监护。脚手架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锚固点等)以上两步。脚手架搭设中,跳板、护栏、连墙件(锚固、揽风等)、安全网、交通梯等必须同时跟进。技术要求脚手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构架尺寸的同时,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构架结构稳定,构架单元不缺基本的稳定构造杆部件;整体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连墙件或撑、拉、提件;在通道、洞口以及其它需要加大尺寸(高度、跨度)或承受超规定荷载的部位,根据需要设置加强杆件或构造。联结节点可靠,杆件相交位置符合节点构造规定;联结件的安装和紧固力符合要求。脚手架钢管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或对接,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搭接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无设计说明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cm(模板支撑架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有关构件未有设计说明时应按以下要求设置:立杆: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在不同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每步设置。采用双立杆时,必须都用扣件与同一根大横杆扣紧。大横杆:。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250,且不大于50MM。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小立杆的偏心受载情况。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对于双立杆,则设于双立杆之间),搭于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件的小横杆。剪刀撑:脚手架高度>25M时,在脚手架两端和转角处必须设置剪刀撑。架体中间每隔18M设一道,且每片架子不少于二道。剪刀撑宽度宜取9M,斜杆与地面夹角宜在45°-60°范围内。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500MM。在相邻两排剪刀撑之间尚需沿高度每隔15M加设一道沿纵向通长的剪刀撑。连墙杆:每隔三步四个跨间设置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