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R.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R.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9/9/5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R.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摘要]本文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1995-1999年作为研究考察区间,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现状及R&D信息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R&D信息的不当披露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逐年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国外对R&D信息披露规范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的建议。[关键词]研究与开发信息披露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一、研究背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和个人福利改善中所发挥的作用业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不争的事实。就西方的经验而言,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西方国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反过来使得R&D在企业业绩中的重要性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受此影响,7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R&D的研究在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组织行为学)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I]。大量的经验研究(如Ben—Zion,1978;Aboody&lev,1998;Barth&Clinch,1998)表明,R&D的信息披露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发现有关R&&Zarowin在1999年的研究报告中表明:财务报表价值相关性的减弱跟R&D强度的不断增加有很大关系,由此导致财务信息有用性的不断恶化,而“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现行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制度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不能充分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状况。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已十年有余,有关资本市场的经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实证之风方兴未艾,有关我国上市公司R&D的经验研究尚无人问津。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的现状究竟怎样?R&D的信息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有用性(usefulness)有什么影响?目前上市公司对R&D的信息披露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R&D的信息披露?本文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些许证据和解释。二、我国上市公司R&D的信息披露(一)样本选择及其数据来源研究中我们选择了199年1月1日之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在1995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附注比较简略,也很不规范,而本研究需要从报表附注中获取R&D的信息,所以,我们将研究的考察区间定在1995-1999年度队本文所需要的会计数据及股价数据源自各上市公司在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的报刊上公布的年度报告摘要及每日行情数据、分红送股数量和除权除息日期。(二)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的现状在查阅1995一1999年上市公司年报摘要时,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其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研究与开发的具体信息,查阅部99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正本,我们也没有发现一家公司披露每年R&D支出的具体金额。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R&D支出目前还没有成为企业信息披露的范围。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当前还没有关于R&D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有关。根据我国现行制度的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记入当期费用。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照山支出,由于其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而致使企业很难从分散在其他许多费用科目中的相关支出中去对这些费用加以适当分离和单独归集。(三)R&D的信息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影响 Lev&Zarowin同采用Ohlson(l995)计价模型,研究发现从1977年到1996年股价与“盈利+账面值”的关系(用评度量)在逐年下降(R2从70年代末的0,80,90年代的,R2与Timet的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采用与Lev&Zarowin(1999)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对1996-1999年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按Ohlson(195)的计价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如表一所示的结果: 表一价格对盈利和净资产的回归议程的拟合优度()年度 N 96 91 9 37 9 425 99 2 Pit=a0+a1EPSit+awBVit+ΣU其中:P为t+1年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目的收盘价(经祥复权处理);E路为t年的每股盈余(摊薄);BV为t年末的每股净资产。从表一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在逐年下降(与随年度变化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这说明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informativeness)在逐年下降,这似乎跟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于是,我们开始探究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不断恶化的原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对R&D的信息披露几乎为,所以我们很难直接研究R&D的信息披露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逐年下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