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大名县各村村名来历.doc

格式:doc   大小:101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名县各村村名来历.doc

上传人:iluyuw9 2019/9/6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名县各村村名来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名县各村村名来历你们知道自己的村名是什么来历吗?一、大名镇县前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因位于旧县衙门南面,故名县前街。,马文操神道碑原存于城内文庙(实验学校)内前院,后移至北关县招待所东院,今挪至大名县碑林处。此碑立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五月二十五日。马公是五代晋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碑铭及序为贾纬奉撰。道前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因位于旧道台衙门前边,故名道前街。路北有关帝庙,拜堂下有一口大钟,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铸造,撞之声闻数里。铸造工艺较高,至今其面光洁不锈,“破四旧”时,经多次夯砸仍完好无伤。关帝庙,在解放后即改建为人民剧院,其钟仍置于院内。后来移至大名碑林园内陈列,供人观赏。玉带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因该街成环状,形若玉带,故名玉带街。菜园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据传,古时这里菜农较多,故名菜园街。张小街古时,这里是无名小街巷,因街南头有一张姓大户,明朝时,某知府命名为张小街。解放前,街西有一老爷庙,庙前称宫前,庙后称宫后。解放后,也并入张小街,但人们对那两处地方仍有称“前宫”“后宫”的。寺胡同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从前,这里是通往普照寺的一个胡同,故名寺胡同。普照寺建在城西南角,是宋朝旧城(今大街)建的古刹(chà庙),明初迁城时,寺僧随来,并建此寺,规模宏大,僧众二百余人。明嘉靖、万历及清顺治时,屡次修缮,游人甚多,并有不少名人题咏。后渐倾废,因藏经阁失火,寺基半为民占。同治十三年(1874),大名、顺德、广平兵备道恩褔聚金补修,一度粗具旧观。后又拆毁,如今泯(mǐn)灭无存。大寺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古时,此处有普照寺,规模宏大,故名大寺街。北城隍庙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从前,这里有座城隍庙,其位置又靠北城,故名北城隍庙街。油坊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从前,这里的油坊很有名气,故名油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