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拓展阅读-《难忘麦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拓展阅读-《难忘麦收》.doc

上传人:x11gw27s 2019/9/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拓展阅读-《难忘麦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难忘麦收麦子又成熟了。昨天给老娘打电话,打听地里的麦子什么时候熟,老娘说还要三四天。我心里一动,啊,又到了收割的时间了。不过现在割麦子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收割机来了,去一个人带路,顺便拿上几个纺织袋子,站在地头等着装麦子就是了。回想小时候割麦子,那滋味可是终生难忘。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不少地,像我们家,五口人,最多的时候种有十亩麦子,少的时候也有六七亩。这些麦子全都要人们一镰一镰从地上割倒,然后捆成一捆一捆的,再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回家。这只是在割麦,还不包括打麦,更不包括再以后的晒麦。单单是这割麦,就需要家中的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日没夜地连续奋战好几天。累,困,饿,热交织在一起折磨着每一个人。大人们没说的,他们知道这是一年口粮的保证,再苦再累也能忍受,带着头猛干;小孩子涉世不深,对这事认识不到位,因此,对这熬人的割麦的态度只有一个字——怕!但是,怕也不行,地里缺人手,你不得不去。当然不是自己情愿去的,是大人逼着去的。年纪小,割不动,你就拾麦穗去。这活比割麦子好不到哪儿去。割麦子时腰还不用弯得太很,拾麦穗可要弯到底了。那锋利的麦茬也仿佛在和人做对,时不时地在你的手上来那么一下子,血珠子就会冒个不住。那时候哪有什么好的鞋子呀,那脚的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那个时候倒有一种幻想,啥时候自己也去割去,不在这儿受这洋罪了。更巧的是,每年收麦子的时间都是和放六一假相遇的,劳动的艰辛历来压倒了过节的快乐。有一年“六一”节,得到了老师奖励的一张电影票,心里那个美呀,可能去看一次电影了,一张票可要一毛钱呢。当时离我家最近的电影院大约有十来里路,我们几个同学约好了,一定去看!回家跟大人一说,父亲一口回绝:看什么看,到地里拾麦子去。父亲那几天也是累了,脾气比平时更急。还能说什么呢,上地去吧。噢我的电影票,噢我的“六一”节!到了十来岁,能拎动镰刀了,就真的是梦想成真了。可拿在手中的不是和大人一样的长把镰刀,是那种短的。一手攥着麦子,一手使劲地割。大人也怕我不会割,把手指或脚脖子当了麦子了,不时地提醒我,平着割,往外使劲。小心翼翼,战战惊惊,慢慢吞吞地跟在大人后边,一刻也不敢停,还是被远远地甩下。才开始割麦子是不会打捆的。要知道这可是整个割麦劳动中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两小把麦子,麦穗对麦穗,三拧两拧,牢牢地连在了一起,成了捆麦子的绳子,这叫腰,而拧绳子的过程叫下腰。很多人就只会割而不会下腰,那是要被人耻笑的。等学会了下腰,还有一项技术需要掌握,那就是打捆。腰尾的两小把麦子,麦秆对麦秆,三拧两拧,把一捆麦子捆得结结实实。不用掏,不用掖,全靠两手的拽、缠、摁、推。这样下来,等你往身后瞧时,全是一个个躺倒的麦个子。麦子长在地里,黄黄的一大片,可真正摊在每家每户头上,往往是细长的一绺。初到地头,打眼一看,太长了,什么时间能割到头呢?只好在地里找参照物,比如明显高出麦子的一小撮燕麦了,比如兀立于地中的电竿了,都可以。割到那里,就算完成了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可以松一口气了。再往前再找,直到拼到地头。前一段我看了一篇介绍日本一位马拉松运动员的文章,他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割过麦子的你,看到这里也许也会会心地一笑吧。等割到地头,往回一看,简直不敢相信那一长串麦个子就是你的劳动成果。这时的自己,才会对坚持就是胜利这句名言有多么深刻的认识。麦子割倒,下一项任务就是拉。一辆架子车,按我的经验,一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