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19/9/7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4、笑里***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3、借刀***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解析:"借刀***","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6、声东击西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秦朝末年,汉将韩信率军伐魏,正面佯攻,以"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魏地。7、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译文:制造假象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解析:"无中生有","敌战计"之第一计。战国后期,秦相张仪利用楚王的贪婪糊涂,无中生有,以商于之地诓骗楚王,拆散了齐楚联盟。8、暗渡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解析:"暗渡陈仓","敌战计"之第二计。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兵一举占领三秦。9、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在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应静待其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横暴凶残,互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按照《易经。豫》卦原理,顺应敌情发展,坐收渔利。解析:"隔岸观火","敌战计"第三计。东汉末年,曹操采用谋土郭嘉"隔岸观火"之计,使河北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从而一举平定河北。10、笑里***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人想信我方重于友谊,而使之麻痹松懈,暗中积极策划破敌之计,经过充分准备后突然行动,不让敌人有所察觉,内藏杀机,外示柔顺。解析:"笑里***","敌战计"之第四计。隋文帝为灭陈朝,一面积极作准备,一面和陈友好相处,使其放警惕,待时机成熟,一举灭掉南陈,统一了天下。11、李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文:当战局发展到必然要受损失的时候,就要牺牲局部,去换取全局的利益。解析:"李代桃僵","敌战计"之第五计。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朔遭满门抄斩,为救忠良之后,门客程婴用"李代桃僵"之计,用别的婴儿换下赵氏孤儿,保全了忠良之后,留下了"托孤救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