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观潮》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rp539602 2019/9/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潮》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学准备: 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按照初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布置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2、交流展示自学情况:读文、识字、释词、质疑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可结合识字、释词环节,随机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如:“罩、昂、贯、蒙”等字。多音字:风号浪吼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一)、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二)、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关键段落:第二、三段关键词语:“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三)预设师生双边活动:1、让学生读书思考: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读思之前,先让生理解“奇”的意思)2、生充分读书思考批注后交流。指名读出相关语段,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3、引导概括,深化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四、阅读欣赏1、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领悟表达方式。(1)“衬托”手法: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2)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