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jrl214 2019/9/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材分析:本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通过教学,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学****这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设计理念:《夜书所见》无论是从诗句内容还是学诗体验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教学目标:1、认识“促、篱”等4个生字。会写“促、深”等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3、学****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生字卡片。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背背自己喜欢的古诗。2、根据学生背诗情况,引出《所见》这首诗,师生齐诵。3、理解“所见”意思。引出课题:古代的诗人,很喜欢把所看到的写下来,今天我们又来看看另一位诗人的“所见”,添加板书:夜书。3、说说课题的意思。4、诗人到底在夜晚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给我们描绘的诗意中去吧。【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古诗积累,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温故而知新,语文学****应重视知识的联系和迁移。通过比较来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二、自主学****初读感悟。1、引导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记忆。【设计意图:三年级处于中低年级段过渡时期,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把这首古诗读给学****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要求读得正确、通顺、流利。【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做良好的铺垫。】三、理解诗意,感受诗情。1、再读古诗,选择最有效的学****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读懂的内容,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中存在的疑难。4、预设:“知有”的意思。【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学****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回忆古诗的内容,想想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把想象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1)、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