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登岳阳楼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岳阳楼教案.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9/9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岳阳楼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大附中贾海平一、教学设想杜甫是学生较熟悉的诗人,他一生虽颠沛流离,身处困厄,但感时伤世之情未易,忧国忧民之心不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等等。《登岳阳楼》一诗也表现了同样的思想内容。为使学生进一步走近作者,感知作者的心灵世界和伟大人格,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读出作者,读出自己教学的切入点为诵读,即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对全诗形成感性认识,为教学目标的推进打好基础。诵读采用集体诵读、单独诵读、配乐诵读等形式。其次,让学生驱遣想象,诉诸文字,走进作着的心灵世界。因为想象离不开知识,所以要先为学生提供与本诗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要求他们据此展开想象,并诉诸文字。在此基础上,读出自己的认识感受。本诗的教学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导入幻灯出示杜甫《登楼》一诗(学生初中学过),学生齐读齐背后,指定若干学生回答诗的思想内容、风格特色,自然引出与《登楼》一诗的诸方面均有相似点的《登岳阳楼》。诵读单独诵读;集体诵读;配乐诵读读出作者★文本★背景资料★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谢冕提供背景资料(1)湖南北部,长江南岸,面积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2)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3)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4)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驱遣想象,诉诸文字。教师与学生同时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之后,指定部分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从中可以发现不少佳作。这充分说明诵读和背景资料的提供,的确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强化了学生对诗的理解。读出自己★集体朗读另外几首杜诗★上面几首诗代表了杜诗的一个系列,请问贯穿在这些诗歌中的感情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又是什么?杜甫的爱国爱民与儒家有何不同?与鲁迅有何不同?融专家点评:教学形式新颖,切入点别具一格,把赏诗与写作融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鉴赏能力。教师颇具文采的下水文不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营造出与诗歌意境契合的课堂氛围。教师近似男低音式的***朗诵颇具磁性,有极强的感染力。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前松后紧,结课时仓促了些。教学反思:“天下文章情为主”,诗歌更是如此。教学诗歌,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诗一般的课堂氛围,做到以情动人。千完不要过多地纠缠名词术语而肢解了整首诗。要教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以培养其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诗歌鉴赏水平。登岳阳楼教案类型:高一教案加入时间:2006年5月2日8:52--------------------------------------------------------------------------------登《登岳阳楼》《无题》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4、背诵两首诗歌。教学重点: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3、背诵两首诗歌。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登岳阳楼一、导入由上一课时导入二、初步感知1、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关于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二、分析理解※首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