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革命老区工作榕江在革命战争时期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0年4月30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攻克榕江城,设立军部于此(史称红七军军部旧址),并于5月1日在军部门前广场召开军民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红七军发展史上和贵州革命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分别进入榕江朗洞镇,在整休期间,充分发挥宣传队、播种机作用。红七军和中央红军在榕江开展打土豪、镇压反动势力活动,建立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战,为继续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直到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第一节申报与批准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我省开展划定革命老区的工作意见》(省委办公厅[1997J31号)文件精神,中共榕江县委对划定革命老区申报工作高度重视。2003年10月,县委成立《关于成立榕江县划定革命老区申报领导小组的通知》(榕党通字[2003]12号),领导小组组长杨宏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组长姜永能(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龙邦源(县委副书记)、刘跃平(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胜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家荣(县政协副主席),领导小组成员杨再亮(县委办公室主任)、杨昌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再兴(县政协办公室主任)、龙军(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通道(县计划局局长)、石庆光(县财政局局长)、杨秀国(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建英(县民政局局长)、杨通林(县党史办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党史办,杨通林任主任,夏跃进任副主任。2005年8月,因人事的变动,县委对申报革命老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领导小组组长杨宏远(县委书记)、副组长姜永能(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胜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东山(县政协主席),领导小组成员龙圣勇(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秀学(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罗杰(县委办公室主任)、杨昌发(县委统战部部长)、陆方宏(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杨昌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再兴(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杨通道(县计划局局长)、石庆光(县财政局局长)、杨秀国(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汪朝相(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黄建英(县民政局局长)、左才宏(县文广局局长)、杨昌宇(县民宗局党组书记)、杨通林(县党史办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党史研究室(党史办),杨通林任主任,龙政文任副主任。自2003年10月,成立“榕江县划定革命老区申报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县党史办开展工作以来,在中共榕江县委、榕江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省州党史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抽调钱开发、钱开泰、郭达中、陈裕光、吴昌智、朱法智、杨通林、潘胜钊、杨昌林共9位同志,分两组赴黔南州三都、独山、荔波,广西环江、融安、融水、罗城、东兰、河池,湖南通道、靖州,黔东南州黎平、从江、剑河等县市进行为期2年行程近万里的调查考证,访问近100位老干部、老党员和耄耋老人,发出征集信函300余份(回函20份),查阅了若干国家和有关省(区)、周边县市的党史录文章80篇,核实整理34篇。征集布告2张封条1张,开座谈会50次,开鉴定核实资料实物会10次,于2005年8月完成初稿整理,2006年4月再次召开有省、州党史专家的审稿会,审稿会对榕江的申报材料在事实上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后又通过近4个月的核实整理,完成了《榕江县申报革命老区资料》专卷,向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申报。2006年12月7日,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划定榕江县为革命老区的通知”(黔委厅字[2006]54号),经省委、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划定榕江县为革命老区,辖革命老区乡镇12个:古州镇、平江乡、忠诚镇、八开乡、计划乡、平永镇、寨蒿镇、朗洞镇、乐里镇、平阳乡、仁里乡、两汪乡。第二节资源及资源转化榕江革命历史厚重,革命遗址众多。2010年普查登记的主要有:红七军榕江军部旧址: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古州中路西侧,坐西朝东,与“五一”广场隔街相对,,为1930年4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攻克榕江后军部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等。红七军“五一”集会广场旧址: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古州中路东侧。占地面积6237平方米。1930年4月30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