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四川荣县中学12-13学年高二下第三学月测试-政治.doc

格式:doc   大小:17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川荣县中学12-13学年高二下第三学月测试-政治.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9/9/10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川荣县中学12-13学年高二下第三学月测试-政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川荣县中学12-13学年高二下第三学月测试-政治四川荣县中学高2014届12-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月测试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1~11课。请将其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区域,规定区域之外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内,直接答在试题卷上无效。,哲学提供着智慧,两者既是互为的又是不可彼此取代的。在人类认识史的无限发展中,哲学是永恒燃烧、穿越的思想火炬,给予人类精神和科学发展智慧的洞察。可见(),哲学就是科学 “科学之科学” ,,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梦想,在今天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自2010年7月成功在中国南海深处“种”下五星红旗后,短短两年间,“蛟龙号”下潜纪录一破再破,中国逐渐迈入世界深潜技术强国的行列。有人认为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奇迹。下列说法与这种思想相对立的观点是()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集合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幽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的开端。这可以说明()①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③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山东大学著名学者马瑞芳做客光明讲坛谈---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聊斋》构思模式对莫言小说的影响更是随处可见。鲁迅先生评价清代短篇小说蒲松龄的《聊斋》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例如其中《梦狼》批判当时***之***黑暗,说明该文学作品是()①主观的现实性与客观的虚幻性的统一。②客观现实的形式和主观歪曲内容的统一。③虚假的现象与真实的本质的统一。④主体的创造性与客体物质性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精神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并提出了“见独”、“坐忘”、“心斋”和由技进道的修养方法,做到精神专注、心思凝聚、心无所知,无已、丧我、虚静,使心灵达到恬静而自由的境界。这从一个侧面证实()①人的精神超越物的束缚才能获得绝对自由②人们只有摆脱社会制度约才能获得真正自由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国际合作实验组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这次发现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微子的基本特性,对于最终揭开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有着重大意义。这说明()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②实践随着认识发展而发展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规律的发现服从于人的能动性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却发现需投巨资修建基础设施才能方便地将矿运到港口,而且公司还没有基础设施修建权,在维持了几年后不得不黯然撤退。从哲学角度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企业没有()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具体把握事物的联系④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