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开发模块名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开发单位:东凤镇小沥小学三、研发人员刘小愉黄光芬张乐平林连兴钟琼华陈焕英关燕萍周立恩钟玉锦李锦炽吴志凯乐俊松四、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在学习6——10数的认识中主要包括: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含义→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减法。、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自己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其中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难点::虽然在1-5的加减法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含义。但是由于数字的增大,所以这里依然是难点。:其中包括一图两式、一图四式、带有大括号的图画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看懂图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是个难点。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地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小节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知识结构表如下:6、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10数的认识加减法求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数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含义写数字组成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材的安排基本上和第三单元0~5的认识和加减法大致相同,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教材安排了大量地情景图,体现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加强数感的培养,进一步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教材在知识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新增了“生活中的数”,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编写特点:——10的认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