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川南充嘉陵区、西充县等分散农户打井供水示范
刘宗绪赵云红柯强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引言
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区内主要由红
色碎屑岩(砂、泥岩)形成红色丘陵,气候温和,热量充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条件。但区内 80%的地域属水资源贫乏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滞后。由于地质
背景条件及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内土地蓄水和墒情较差,旱灾频繁,
是四川省著名的老旱区之一。据 1949 年-2001 年 52 年中,就有 48 年出现不同
程度的旱情,其中严重干旱就有 26 年(次)以上,并呈逐年增加趋势。近几年
来该地区连续发生干旱(春、夏伏连旱), 灾情遍及整个红层丘陵区,造成大部
分农民常年饮用卫生条件极差的田塘水、溪沟水,肝炎、痢疾等水情病发病率较
高,加之干旱期长,溪沟、田塘干涸,城乡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有的要到几公里
外拉水解决生活用水。南充嘉陵区、西充县干旱严重缺水人口达 30 万人以上。
2001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等严重缺水地区地
下水勘查”找水供水任务,其目的是为解决该区人畜饮用水寻找水源,总结适合
农村分散庭园式供水的成功经验,以便指导广大红层缺水地区开采地下水解决人
畜饮用水问题。通过一年的找水供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认识。
开采利用地下水的条件
四川农村农户居住分散,一般一户或几户居住在一起。根据这一特点,结合
红层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及富水性特征,选择了嘉陵区严重缺水的移山乡、曲水镇、
火花镇和西充县义兴镇等 6 处,开展解决分散农户人畜饮用水勘查示范为当地农
民打供水井 1514 口,其中无水报废 9 口,实际成井 1505 口,成功率达 99%。解
决了 1505 户农户近万人的生活饮用及牲畜吃水问题,部分水量丰富的还用于抗
旱保苗。通过实践证明,在广大红层区以分散打井的方法,解决农村人畜饮用水
从水文地质条件、成井工艺和经济条件均是可行的,下面就开采技术与经济条件
简述如下。
开采技术条件
区内红层主要由砂岩、泥岩组成,风化裂隙普遍发育,风化带普遍赋存风化
裂隙(溶孔)水,一般而言,只要有红层的地方就有一定的地下水。
丘坡
丘坡
地下水水位
沟谷
含水层
相对阻水层
上层滞水或泉水潜水或浅层微承压水
含水层悬托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一般水量较小, 薄至中厚层砂岩与泥岩互层,含水层为浅埋型,
但当山丘连片,补给源较广时,也有较大水量。但外围有一定补给范围,水量中等或比较丰富。
潜水浅层微承压水
厚层砂岩,含水层部分出露于沟谷两侧,分布含水层埋深米,外围有较大补给范围,
范围较大,裂隙发育,水位埋藏浅,水量一般当裂隙发育时,也可取得较好水量,水位一般
比较丰富。可接近地表。
图 1 地下水埋藏条件模式图
红层地下水分布普遍,水量小,局部地段富水
区内红层砂、泥岩分布广泛,风化壳风化裂隙普遍发育,浅层风化裂隙水广
泛分布,一般含水微弱,但在汇水面积较大,风化裂隙发育地带,尤其是厚层砂
岩埋藏较浅的风化裂隙发育地段,一般水量相对较丰富;浅层风化裂隙水的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