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小学音乐论文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一是课程安排有名无实。辖区内65所中小学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其它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二是专业师资配备不足。全辖区中小学除县城的初中配备有专业音乐教师各1名,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某小学共设48个教学班,拥有学生3217名,教职工103人,仅有专业音乐教师2名。就专业音乐教师的学历而言多为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更高学历的音乐教师也不愿去经济发展滞后的山区小县任教。三是音乐教育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音乐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全县仅直属小学拥有钢琴一架,设有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外,其余学校仍然是八十年代使用的风琴,有的不完全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任何音乐教育设备和设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根本不明白音乐课到底是什么,他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四是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喜欢舞蹈、声乐或者器乐的学习,但作为西部这样的小县城没有足够的资金开设这样的舞蹈、声乐、器乐学习班,也没有教授这些乐器的专业老师,所以这些喜欢音乐的孩子就只能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乘车数公里,参加在市内的舞蹈、器乐、声乐等培训班的学失衡,从而造成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比城市中小学的学生音乐素质低。二、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失衡”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虽然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经常挂在口头上,但是在教育考核中只是一考定终身。经过调查获悉,有些农村小学虽然开设音乐课,但也常常被挤占。而对于这样有名无实的课程,任课教师很是轻松,要么不上课,只让学生上自习。问其原因,他们只有一种回答:由于学生课业繁重所以留出时间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学习。但从现在教育管理部门方面来看,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轻视音乐这门艺术课,认为音乐可有可无,音乐课也可以不上。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升学考试的科目才是“主科”,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所遵循的就是教育教学的重心都围着“主科”转,因而才会出现在调查的学校48个教学班仅有2名专业音乐教师,由于不重视音乐教育,所以在教师的招聘、配备以及教师职称、职务晋升和评优评先均向主科倾向,致使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虽然表面上仍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实质上仍是应试教育,一些农村学校为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利用双休日给学生开设了特长班,例如:电子琴、舞蹈、书法等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但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少之又少,学生不能系统的从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