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抗美援朝中的解方将军(郑德厚).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抗美援朝中的解方将军(郑德厚).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9/1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美援朝中的解方将军(郑德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抗美援朝中的解方将军(郑德厚)解方:开国少将排名第一,是1939年的国军少将和1955年的共军少将,人称“双料少将”。简历与故事1908年,解方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四平乡。原名解如川,字沛然。7岁时幵始读书,14岁考入奉天第三高等中学。1928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按规定入校前在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当兵,联队长是冈村宁次。不久发生济南惨案,该联队调援侵华日军,解方愤而离队。日军为拉拢奉系,未予追究,解方被准予入学。1930年,解方毕业,考试名列第一,因有抗议日军调援侵华和抵制日本法西斯军事理论的行为,降为第三。毕业后在日军第2师团见****半年。同年回国,跟张学铭在天津工作三年半,和贾陶、孙铭久、黄冠南成为张学铭手下的“四大金刚”,解方任天津市保安总队队长、市警察局侦缉队长,两次组织指挥打败日军利用地痞流氓寻衅侵占天津的阴谋。1935年,解方任东北军51军参谋处中校科长,负责情报侦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时,解方在兰州,参与筹划兰州事变,协助于学忠将兰州附近国民党中央军及警察、特务武装一律缴械,通电拥护八项救国主张。他受张学良派遣,三次到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处联络抗战。1937年,任51军参谋处上校科长、1938年任51军113师337旅副旅长。1939年任114师少将参谋长,担任中共51军工委书记。解方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指挥部队进攻小邵庄、杨家楼,打了胜仗。1940年,原东北军51军工委书记叛变,解方撤出51军,1941年到延安,担任中央军委情报部三局局长。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1945年,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写信给毛泽东,要求调解方任358旅参谋长获准。当时在延安举办军事训练班,由林彪负责,解方负责编写教材,“三三制”就是在这时提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吉辽军区7纵副司令员、3纵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1兵团参谋长、第12兵团参谋长、40军副军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中南军政大学教育长,第四十军副军长。1950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第一至五次战役的指挥,并作为朝中方面代表之一参加开城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建立了功勋。回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军训部副部长,越南停战谈判顾问,南京军事学院科学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并于1955年时被授予少将军衔,获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4月9日,解方因病在北京逝世。故事抗美援朝中的解方将军作者:郑德厚(《党史博览》2003年第7期)解方原名解沛然,青年时期被张学良派往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张学良部队任职。曾任国民党部队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参谋长。1936年4月加入中共地下组织。1940年4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撤出国民党第五十一军。1941年春到延安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并得到高度评价。一次,毛泽东幽默地说:“‘解放’同志你已经回到家里来了,你的名字就改为‘解方’好了,不要再‘解放’了。”抗美援朝期间,解方是彭德怀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任参谋长。在三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他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为夺取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此间,他还作为朝鲜停战谈判的我方代表,在板门店谈判桌上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谈判任务。解方将军精湛的指挥艺术,卓越的外交才能,在我军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关注形势,请缨出征。25万大军用两个夜晚秘密开赴朝鲜1950年6月,时任第十二兵团参谋长兼四十军副军长的解方,在海南岛战役结束后,正在武汉休养。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他立刻机敏地意识到,这场战争对世界和平和我国的安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连夜写信给四野首长,请缨北上,准备参战。不久,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十三兵团和部分炮兵、工兵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向鸭绿江边集结,解方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第十三兵团参谋长。解方异常兴奋,接到命令就立即打点行装,来不及告别刚刚分娩的妻子和未满月的儿子,便匆匆踏上了征程。1950年7月中下旬,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的第十三兵团率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第五十军及三个炮兵师陆续向东北集结,在鸭绿江畔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解方于8月抵达安东(今丹东)第十三兵团司令部后,立即投入了工作。当时的朝鲜战场上,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延长,后方兵力不足的战略弱点已经显露。如果美军以一部分兵力在现地与朝鲜人民军周旋,其主力在平壤或汉城地区(解方当时估计敌人可能在仁川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