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金融统计分析计算分析题.doc

格式:doc   大小:45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统计分析计算分析题.doc

上传人:kt544455 2019/9/17 文件大小:4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统计分析计算分析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连续两年的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单位:亿元)解:第一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单位:亿元第二步: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1994年货币当局的基础货币比1993年增加了4071亿元。在增加的4071亿元中,,占全部增量的—2%,,占全部增量的49%,非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215亿元,占全部增量的57%。第三步:1994年中央银行总资产增加了3913亿元。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其中两项资产操作放出基础货币,一是;大量增加外汇资产。增加外汇资产的含义是货币当局买进外汇,放出人民币,1994年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增加2832亿元,占全部资产增量的72%。二是:增加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1994年货币当局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2215亿元,占全部增量的57%2、下表是1994年到1999年我国储蓄存款总量数据,试根据它分析我国相应期间的储蓄存款存款总量变化趋势的简单的原因。解: 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94年到1999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量是逐年增加。但是增长速度是逐年下降,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第一,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居民的收入明显下降;第二,自1996年来储蓄存款利率7次下调,储蓄资产的收益明显下降;第三,安全性很高的国债,由于其同期利率高于同期储蓄利率,吸引了居民的大量投资,第四,股票市场发展较快,尽管风险很大,但由于市场上有可观的收益率,也分流了大量的储蓄资金,第五,1999年政府对储蓄存款利率开征利息税,使储蓄的收益在利率下调的基础上又有所降低。3、已知我国1993年基础货币13146亿元,货币供应量34880亿元,法定准备金率13%;1999年我国基础货币33620亿元,货币供应量119898亿元,法定准备金率8%,要求:(l)计算1993年、1999年的货币乘数。(2)做出货币乘数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上的理论说明。(3)结合计算结果和有关数据做出基本分析解: (l)1993年的货币乘数=34880亿元/13146亿元= 1999年的货币乘数=119898亿元/33620亿元= (2)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它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紧缩时,分别起扩大和衰减作用。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从而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后,有两条途径实现目标,一是前面所说的变动基础货币的数量,二是调节基础货币乘数。理论上认为,货币乘数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即:现金比率(流通中的现金与各项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的影响。其中,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方向的。也就是说,准备率越高、中央银行发生的对非金融机构的存款越多,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就越受到限制,反之,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将越得到发挥。现金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方向不是完全确定的。(3)从1993年与1999年的货币乘数比较看有显著提高。货币乘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导致货币乘数放大,加强了货币乘数放大基础货币的效果。4、下表是某公司A的1999年(基期)、2000年(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请利用因素分析来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解: 因素分析的关系式: 净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