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14年甘肃高考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年甘肃高考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5/12/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年甘肃高考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年甘肃高考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大纲》详细介绍了今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我省作为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省份仍采用这一考纲。
今年是我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二次高考,考试仍采取“3+理科综合”和“3+文科综合”的国家统一考试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卷面总分值为750分。兰州一中、兰大附中高三各科名师表示,今年的《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稳中有变,复****时要注意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
语文:作文挖掘思想练****结构
兰州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刘莉
【大纲解析】
从最新发布的考纲来看,与去年考纲变化不大,可以用“题型成熟,稳中求变”八个字来概括。在一些语言上可以看出略微变化,阅读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要求中,除会写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还要会写实用类文章。
【备考建议】
,突破重点和难点,尤其经常出现的错误要集中训练,不要忽视选择题。
。学会审题,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运用掌握的概念、知识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多挖掘思想的深刻性,并能用一句话将自己的观点阐明。其次,练****文章结构,使文章逻辑清晰,美观大方。
。造成书写不清有两种原因: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这种卷子,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无从下手。
数学: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
兰大附中教师刘瑞平李虎
【大纲解析】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和2013年《考试大纲》对比,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题型,题量,包括考试说明后面的题型示例等都没有发生变化,考生可正常复****不用注意增减知识点。
【备考建议】
一是整合、巩固。一轮复****刚刚结束,但二轮复****要注意回归课本,浓缩课本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掌握方法,凝练思想,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是查漏补缺,保强攻弱。在二轮复****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平衡发展,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合理的安排,每天进步一点。
三是提高运算能力,加强训练。历年高考中运算题型都占很大比例,高考中的三角函数题,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函数与导数题,都要求很强的运算能力。在二轮复****中一定要重视运算技巧,粗中有细,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四是解题快慢结合,改错反思。审题制定解题方案要慢,不要急于解题,要适当地选择好的方案,多想少算,一旦方法选定,解题动作要快要自信,立足一次成功,平时要注意积累错误,特别是易错点纠正要认真,更重要的是寻找错误原因,及时总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问题解决在高考之前。
五是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对于选择题不但要答案正确,还要优化解题过程,提高速度。尽量灵活运用特值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等。
英语:查漏补缺强化专题训练
兰大附中高级教师管永新
【大纲解析】
今年是我省第二年在新课标下实施的高考,考虑到新旧课标的过渡以及部分省区自主命题和对英语高考改革的实际情况,全国高考试题做了一些微调,特别是试题的词汇量、选材的广度和深度、试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等方面的局部变化还是有可能的。题型改革具体内容:基于各种原因,删除了建国后高考英语历史上延续数十年的
“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合计15题,合计15分),代之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合计10题,合计15分),此改良题型考纲称呼为“英语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此外,在2013考纲基础上更换了所有样题。
【备考建议】
,多渠道获取信息,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注意及时作出调整。
,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尤其是词汇的音、形、义和用法。但要防止过多、过细和过深,重点要放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第二轮复****要降低难度,抓基本题型,掌握好基本词汇与基本句型,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查漏补缺,强化专题训练。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复****中要加强题型专项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适当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强化训练和题后分析,提高“考点识别、寻找已知条件、排错求证”的思维能力。
、语境和语义的概念体系,将语言知识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只有正确理解语境、语义,才能把握文章的脉络。要增加知识和阅读的储备量,扩大知识面,既要理解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