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泊船瓜州.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泊船瓜州.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9/9/1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泊船瓜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泊船瓜洲一、概述·课名是《泊船瓜洲》,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的第一首古诗。·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泊船瓜洲》主要学****内容是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本文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本课的学****是通过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诗人;课中读懂诗句,讨论探索,感受诗境,反复诵读,体会诗情;课后积累拓展几部分完成的。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抓字眼明诗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这一要领,我在古诗《泊船瓜洲》的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并进一步把握学****古诗的方法。教学中按“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品诗情”这一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再现情境,理解古诗。  五、教学资源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出示幻灯2,齐读)。 1、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2、指名介绍王安石,教师适当补充。(幻灯片3)(二)、抓字眼,明诗意    1、 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      ①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感知内容。(幻灯片4)      ②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③指名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四个多音字。      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读古代的诗歌,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     ④生小组读,老师范读,齐读。(幻灯片5)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交流:    问题一,作者的“身”在哪里?他的故乡是哪里?问题二: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幻灯片6)②指名回答并引导理解。      、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板画南京、紫金山、瓜洲,分别出示幻灯片7、8)      ,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