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区域发展规划课件_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ppt

格式:ppt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发展规划课件_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ppt

上传人:2982835315 2015/12/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发展规划课件_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
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提出。他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普劳克斯所提出增长极中的“极”是指推动型的企业及与其相互依赖的产业部门,而不是地理空间中的“极”
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在1957年和其他许多学者一起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并提出了“增长中心”这一空间概念。
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菠萝击剑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推动型产业的特征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速度快;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产业关联性强
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十分宽广
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
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负效果(极化作用)
正效果(扩散作用)
规模经济效应
聚集经济效应
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
范围
全国性或地方性
数量
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极化(扩散)中心
方式
向心式
等级式
波状式
核心式
等级式
波状式
跳跃式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一)前工业化阶段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
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
(三)工业化成熟阶段
(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