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汽化与液化(1)课时1备课人审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道汽化的定义,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不同点和相同点。会做水的沸腾实验并能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及条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常见的汽化现象,知道汽化(蒸发)吸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牛•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片表面变干了,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如下:1、 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汽化的方式有哪两种?2、 什么叫沸腾?水的沸腾特点是什么?3、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4、 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5、 什么叫沸点?6、 物质的沸点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吗?。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问题123456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1、 水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容器底部受热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2、 观察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是100°C,沸腾以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改变,说明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3、 液体的沸点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液体种类,二是液体上方的大气压强。4、 实验中,如何缩短水的沸腾时间?提示:结合生活中烧水的经验可知:烧的水的初始温度越高、水量越少、炉火越旺及壶盖盖得越严密,水烧开得越快。①用热水②减少水的量③加大酒精灯火焰④加盖5、 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教师预设问题:水沸腾前后,气泡体积变化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解答:水沸腾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下面部分的水先受热,温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于是气泡上升。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下部分的水温升高,但上部分的水温仍然较低,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冷水,于是有一部分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气泡的质量变小了,所以气泡的体积也相应地变小了。但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深度变小了,所以外界的压强变小了,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相对而言,前者对气泡体积变化的影响要比后者大,所以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实际表现出的现象是其体积变小。而在水沸腾以后,由于对流,水的上下部分的温度都达到沸点,继续加热,与水沸腾前一样,有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于是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从而其体积变大。另一方面,与沸腾前相似,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了,也会使其体积变大。这两方面的影响是一致的,最终的现象也是气泡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