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doc

上传人:w8888u 2019/9/20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介绍了药害的产生原因,包括药剂、使用及气象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药害;产生原因;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S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5-0221-01 欲知药害预防措施,就必先知晓药害产生的原因。药害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农药性质、使用技术、作物种类及其生育状况、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有关。现将其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药害的产生原因 。将除草剂误当杀虫剂或杀菌剂使用,或在杀虫剂、杀菌剂中意外混入除草剂。二是过量施用农药。常见有些农户不讲究科学用药,遇到药效不高时也不认真查找原因,盲目增加施药量或施药次数,致使用药过量引起药害;施药不均匀,重喷重施,使局部施药过量引起药害;长残效除草剂施药过量还易引起后茬敏感作物药害,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因土壤类型、除草时间、气温高低及杂草叶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农民在用药时往往过于追求除草效果,擅自加大使用剂量造成药害的发生[1]。三是选用的农药质量差。选用的农药质量不合格,或是过期产品。如乳油的乳化性能及乳液稳定性差,分层,上有浮油或油珠,下有固体沉淀;所配的悬浮液分散悬浮性能差,上下层浓度不匀,甚至有沉淀等。 。如某些农药只能采用药土法施药,而不能采用喷雾法;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药液雾化不良,雾滴粗,喷头距作物太近等也易产生药害;有的农民在给自家大豆田进行封闭化学除草时,将相邻地块作物田也喷洒了农药,造成作物产生药害;还有的农民将用于大豆田封闭的豆磺隆用于玉米田,从而产生药害[2]。二是农药漂移和挥发。施药时粉尘或雾滴随风漂散降落在其他敏感作物上而引起药害,例如麦田喷洒2,4-D丁酯,使邻近大豆、棉花等阔叶敏感植物产生药害;在施用除草剂时,风力过大产生一侧垄台有药、一侧无药的情况,还容易使药液直接喷洒到相临其他作物而产生药害。三是施药没有超过安全间隔期。在稻田施药敌稗前后施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抑制水稻体内酰***水解酶,会使稻苗受药害,通常这2种药安全间隔期在10d以上;玉米施过有机磷后对烟嘧磺隆敏感,两药施用间隔期为7d左右,所以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施药易产生药害[3]。 、低温、高湿、大风等不良气象条件下施药易造成药害。如封闭除草时,气温过低则秧苗出土缓慢,药在土层滞留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药害;在移栽稻田施用乙氧***草醚(果尔),若气温低于20℃,或土温低于15℃,易发生药害;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氧***化铜等铜制剂,在清晨露水未干、雨后不久、持续阴天或浓雾情况下喷施,叶面水分溶解的铜量超过作物所能耐受的铜量,易引起药害。 2预防对策 ,一是看农药的悬浮性。把配液瓶口堵好,来回振摇后,再静置10min,如果药液仍然浑浊,瓶底沉下的药粉不多时,就是悬浮性比较好的可湿性粉剂;如果超过1/2都已沉下或者药液已近澄清,悬浮性能就不好;若全部药粉都已沉到瓶底时,就是悬浮性很差的可湿性粉剂;如果药剂凝成一团也说明不是好的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