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经济师培训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师培训体会.docx

上传人:buhuixin1314 2019/9/2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师培训体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经济师培训体会经济师培训体会x 月 x 日―x 日,我有幸参加了总行组织的中级经济师培训班,对于这么一次难得的学****机会我非常珍惜,也非常认真的听取课堂老师的授课以及全国各地同事们的一些交流,尽量攫取和吸收一切可以接收到的信息。事实上确实也收获颇丰,感觉不虚此行。此次培训班内容很丰富,授课的都是专家级学者或领导,层次很高,讲解深入浅出,帮助我解决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我想,每个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接受信息的角度有所区别,因此同样一堂课对每个人的效果可能也不尽相同。对我个人而言,通过此次培训主要收获了三点体会或感悟。一、对央行重要职能和相关业务有了更深认识(一)对反洗钱内涵及其业务逻辑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反洗钱的概念以前有模糊的了解,也听过总行 xx 副司长的几堂讲座,对反洗钱工作不算陌生,但也谈不上熟悉,通过 xx 处长的讲解,我感觉对反洗钱工作形成了比较清晰的逻辑框架。首先,形成了对洗钱概念的自我见解。通过鲁处长“杯子”的案例(下文课堂笔记中有相关内容),我对什么是洗钱行为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是通过各种掩饰手段将不法所得合法化的行为,通过将货币变成实物,通过将价值空间处地进行变化(本地所得转移到异地),通过价值使用时间变化(不法所得现在不用,沉淀一段时间再用)等行为都可以是洗钱行为。其次,形成了对反洗钱工作的逻辑体系,对日常工作有了较深理解。我们要求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是为了让金融机构尽量了解客户,对重点客户进行监测,这样就可以提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可用信息含量,为下一步的情报分析工作打下基础,为反洗钱获得成效设立保障。再次,对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揪出多少洗钱案件,其最终目的是建立安全“防火墙”预防洗钱行为,因此,金融机构是反洗钱的主角,人民银行需要建立起制度框架,提供政策平台,定好规则,搭好台,服务金融机构让其唱戏,从这个角度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可以将反洗钱理解为是一种服务职能。第四,对倡导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方式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人行确立风险控制目标――金融机构进行动态调整――人行对金融机构进行流程式管理,关键看金融机构操作留下的痕迹。即,从管结果转向管过程,从监管金融机构的表面合规性转向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实效性。(二)对《征信管理条例》出台的来龙去脉有了较全面了解。xx 副局长是征信管理局的元老,参与了征信管理的很多制度设计,站在他的高度所阐述的征信管理知识,给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这部分我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征信管理条例》起草的背景。在人民银行工作也写过关于征信方面的一些信息,很多问题感觉都难以解决,比如,基层经常碰到的“异议处理问题”、相关部门花大精力“采非“问题等,其核心就在于《条例》迟迟未出台,我想相关职能部门也会感觉困惑。通过学****我知道了人民银行在 2002年 12 月就向国务院报送可《条例送审稿》,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对监管部门、准入条件、管理方式等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条例被搁置。2003 年,征信管理局成立后,继续推动征信立法工作,2004―2010年,条例通过多重调研、意见征集,在国务院法制办中来来回回修改了多次,终于与各方达成了共识(有 7 条,见课件),黄局长估计该条例可能于今年 9 月份出台。由此可见,国务院、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