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9/2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摘要:小麦是秋种夏收生长期较长的跨年作物,在过去施肥水平不高和生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三分种,七分管”的庄稼,也就是说即使未能种好,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劳力来加强田间管理弥补不足,获得较好的产量收成。而当今时期,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小麦常规田管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小麦种植的环节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是“七分种,三分管”,种好是关键。1改老品种为优质、咼产品种过去群众自留小麦种子,并且一个品种沿用多年,造成种子混朵,品质、产量降底,商品价质不高,也很难提高产量。近几年通过小麦咼产攻关,实行优良品种与补贴挂钩以后,群优良品种与补贴挂钩以后群众逐渐认识到要想提高产量、提高商品价值必须选优良品种。2改早晚播种为趁境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关系到小麦生育进程是否合理,能不能充分利用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环境中有利因素,并克服不利因素。播期试验表明,半冬性品种在10月18日至23日,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至28日播种较为理想。因为这样可使播种至越冬前(节气:冬至)分别有60〜65天、50〜55天的生长时间,600〜650°C、550〜600°C的活动积温用来生根、长叶、增加冬前分篥,形成单株具有3〜4个一级分篥的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主茎叶龄可以达到6〜7叶,春性品种主茎叶龄达到5~6叶,幼穗发育至二棱期,保证壮苗安全越冬(按照种子出苗需120°C积温,每生长一片叶子需耍75〜80°C来计算)。播期提早则由于播种至越冬前的天数延长,活动积温增高,主茎叶龄增大,幼穗分化达到小花分化期,易遭冬春低温的冻害。相反,播期推迟,播期至越冬前活动积温减少,主茎叶龄偏小,幼穗发育处在单棱期以下,达不到壮苗耍求。3改大播量为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农民受过去自留种子质量差和马肝土、水稻土整地质量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采用大播量来取得足够的出苗数以增加主茎成穗来获得产量。众所周知,大播量带来前期麦苗拥挤,牛长细弱,分***缺位与根系发育受阻,中后期田间郁闭,分篥成穗率低,退化小穗增多以及病害加重等诸多危害。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减少播量,适宜的基本苗是保证小麦整个生育进程都有一个既合理乂高光效的FH间群体结构的基础。由于田间群体从基木苗开始就比较合理,小麦地上部与地下部根系能够充分生长,较易形成多分葉的个体越冬,因而增强对冬春Z间经常出现的低温冻害和干旱等不良气候的抗御能力,同时也由于麦田中期的群体适中,通风透光性好,为小麦春后稳健纶长,提高分篥成穗和小花发育结实创造了高光效生态条件。4改田间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提倡适时补种,浇冻水,浇后划锄。返青期划锄保墻,提高地温,不追肥浇水;重视起身拔节肥水,浇好挑旗或灌浆水。坚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施足底肥,实行氮、磷、钾配合,补施微肥,重视秸秆还田。坚持足境播种,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保证全苗、培育壮苗。5改“一炮轰”施肥为底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一次性施底肥是20世纪70〜80年代小麦中低产水平下的一种施肥方式,实际上,全量化肥一次性底施不仅会促使苗期旺长,而且一部分肥料经冬季雨雪淋失受损导致中后期脱肥早衰,肥料利用率和小麦产量均大为降低。由于农家肥迟效,冬季麦田生长缓慢,春节前后有雨雪天气,农民便撒下氮素化肥,促进返青生长。而小麦生产进入中高产阶段,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