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5 0 LFll科学 P,YCholokke8d - , 20114 ,27(1):150 一152
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概述‘
马庆霞枯郭德俊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100037) 阱月
摘要木文主要论述了情绪神经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过去,
控制着情绪系统。理在,人们认为认知和情绪两个机能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情绪系统能快速、自动地加工有限数量的信息,认
知系统则能有意识和有控制地分析信息。情绪是一个非同质的、多成分的、有等级组织的适应系统。大脑左、右半球在情绪表
、自发的情绪,而左半球在概念水平上调节控制情绪。
关键词:悄绪认知神经心理学额叶杏仁核下丘脑
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是人们一直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活。右杏仁核是觉察系统,左杏仁核能对刺激进行持续的分
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用临床与实验研究来回答这一问题, 析和评价。
探求情绪和大脑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的信息加工过程 下丘脑调节情绪的自主成分
等间题。早期的情绪神经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基本情绪的 W eddell(1994)10]研究表明,有下丘脑瘤的病人,自主和
皮层下结构。认为情绪由一些皮层下结构所调节控制,而认内分泌障碍很普遍,而生存的欲求障碍(吃、喝、性行为)不频
知功能是受大脑皮层结构所调节的,而且认知系统控制情绪寮,个性障碍和情绪沟通的障碍也很少。这表明下丘脑的损
系统。Bard(1928,1929)[u提出,下丘脑在情绪中起着关键性伤并不破坏适当的情绪机能。下丘脑可能调节情绪自主成
作用。Papez(1937)提出更复杂的情绪解剖模型 Papez环路, 分的活动,而对情绪的影响并不大。这与早期认为下丘脑是
M acLean(1949,1961)进一步发展了Papez模型,提出“边缘情绪中枢的观点是不同的。
系统”的概念,表明皮层下结构和皮层是高度相关的,其中海 额叶和基底神经节控制情绪的反应
马(包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基底神经节接受来自杏仁核、海马等边缘系统结构传人
今情绪神经心理学理论既关注皮层一皮层下结构的差异,也的信息,并且投射到运动系统的皮层、皮层下和脑干等成分。
关注情绪表征中左右半球的不对称性,认为情绪和认知机能临床发现,基底神经节退化的病人进行自发的面部情绪表情
是相互联系的。的倾向很少,与人交往时用言语和表情沟通感情也很困难
当今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家Gainott(200[']认为, (Brozgoleal., 1998)Cohen 等人(1994)f']报告,基底神经
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情绪加节损伤的中风病人有类似的情绪面部和声音表达缺陷,而且
工系统的成分与相应的大脑结构,(2)情绪加工系统的等级对情绪刺激的理解也有困难。
组织,(3)情绪和认知系统的联系和区别。神经心理学研究证实,额叶损伤的病人在有意产生面部
情绪表情和对情绪刺激发生反应时,有很大的困难。因为额
1 情绪加工系统的成分与相应的大脑结构叶和基底神经节是运动一执行系统的成分,这些资料提出的
理论问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