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登革热2014.ppt

格式:ppt   大小:2,726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革热2014.ppt

上传人:luyinyzhi 2019/9/21 文件大小:2.6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革热2014.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革热2014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临床特征为突起高热、皮疹、头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等。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发病前1天至病程第6天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医务人员应该特别警惕通过黏膜和针头暴露发生的登革热院内感染。(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四)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为高峰。)埃及伊蚊(左)和白纹伊蚊(右)雌蚊白纹伊蚊雌蚊发病机制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发病机制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