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语文高考
作文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主讲:沈中尧
命题导向--强
作文能力--弱
复习应对--泛
2
一、命题导向--强
“命题指向是从现实出发,容量力求大一些,做到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2012高考江苏语文《考试说明》)
。
。
。
3
强调贴近
江苏于2004年始自主命题,语文高考的作文命题始终遵循着稳中有变的原则。关于作文的命题,《考试说明》从来只做较为全面的要求,不针对题型做具体的表述,但江苏语文高考作文试题的变化,还是较为清晰地显现出作文命题的思路轨迹:2004年和2005年是话题作文;2006至2011是提示语(导语)加命题及要求作文。八次作文命题,一次比一次贴近社会的真实,其中又各有侧重。
4
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三个贴近”
贴近社会现实。
从2004年的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到2011年的以“拒绝平庸”为题作文,单就“题(话题或命题)”而言,前者由自然入手,后者直接指向社会现实,类似的还有“人与路”、“品味时尚”、“绿色生活”,至于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作文和以“怀想天空”为题的作文,提示语中包含着导向社会现实的诸多信息。
5
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三个贴近”
贴近生活实际。
“绿色生活”的作文题,直接将生活二字嵌在了题目之中,即使是像“水的灵动,山的沉稳”那样看似很飘逸的话题,若能把它最终落实到生活实际之上,作文也就可以变虚为实了。其实,江苏八次作文命题,无一不可根植于生活实际作文,甚至可以说,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有好的立意和高的见地。
6
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三个贴近”
贴近学生实际。
从自然到社会,再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江苏的作文命题总是在三者间若即若离,“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看起来离学生实际最远,“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有点可近可远的味道,“好奇心”则完全是一个紧贴学生实际的作文题。学生实际的多样性决定了所谓联系实际可以有多个角度,所以,“贴”的远与近也是可调的。
7
强化收放
题旨多元、思维发散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收放并举、求真务实
“好奇心”、“品味时尚”
虚实相间、形神贯通
“人与路”、“怀想天空”
8
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
一、单一概念的静止性。
好奇心
二、合成短语的定向性。
怀想天空、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拒绝平庸
三、双向联结的互动性。
人与路
四、彼此关照的多元性。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凤头、猪肚、豹尾
9
话题创新
与一般的话题作文偏重抽象的理性思辨相比,江苏自主命题前两年的话题作文,更多了几份具象的联想分析。“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与“凤头、猪肚、豹尾”的形象化,使内在的关系具有了一定的文化韵味。对象的易认定与状态的难言表,使话题不再是一个可以简单以实例来对号的标志,或者可以随便拿来套贴人和事的标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