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详解外脚手架及外架防护棚搭设小小施工员 2017-07-22 14:13:211 外架综合管理规定1、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外架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附着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总承包单位组织专业承包单位编制;2、架体高度超过 20m(含 20m)的悬挑外架及爬架、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由编制单位组织专家论证,论证完毕后,由方案编制人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编制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审核,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3、搭设高度不足 50m 的双排落地式外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初审,编制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审核,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4、由专业分包单位完成编审的外架施工方案必须交总包单位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专业分包单位资质、编审人员的资格、是否经过专家论证,是否按论证要求进行修改,编审人员签字是否真实、单位用章是否合规等。审查程序为项目经理部初审、总包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审核、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5、外架施工方案经总包单位审批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构配件,如架管、扣件、安全网、脚手板、钢丝绳、型钢、用做吊环或锚环的圆钢、电动葫芦等必须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送检,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外架施工方案编制人必须向外架施工员进行方案交底,施工员必须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时,项目专职安全员全程参与监督,交底完毕、交底双方和监交人均必须在交底单上签字,交底单由交底双方和监交人保存;,外架搭设完毕后,由项目生产经理组织方案编制人、外架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外架作业班组长对外架进行验收,并保存相关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外架方案编制人向管理外架的施工员、外架使用班组进行外架使用安全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管理外架的施工员对外架的使用情况进行日常巡查,禁止随意改动外架、拆除附属设施等不安全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由外架方案编制人向负责外架拆除的施工员、作业班组进行外架拆除安全技术交底。外架拆除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作业人员按方案要求进行。2 落地式脚手架一、架体形象1、立杆、水平杆、栏杆、横向斜撑为黄色,剪刀撑为黑黄色相间(每段长度为 400mm);2、小横杆 每个主节点处设小横杆一道,小横杆外伸长度不小于 100mm,不大于150mm,小横杆距主节点距离为 120mm(不得大于 150mm);3、安全立网安全网强度符合规范要求,且张挂平整,并保持整洁无破损;4、安全警示带1)、沿外架四周,每隔 3 层或 10m 设置 20cm 高安全警示带(兼挡脚板),第一道设于第2 层水平封闭层处;2)、警示带安装于外架外立杆的内侧,采用 18mm 厚木胶合板。警示带外立面采用油漆刷成黑黄相间的色条,色条宽 150mm;5、横向斜撑1)、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每隔 6 跨设置一道;2)、高度在 24m 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 24m 以上,除拐角应设置外,中间每隔 6 跨设置一道。二、架体基础1、位于土层上的架体基础采用垫木枋或垫 10#槽钢,垫层厚度≮100mm;2、位于结构楼板上的架体基础垫 150×150 的木胶合板(厚 18mm)或者钢板(厚 5mm)上焊接高 100mm 直径为 55 钢管。外脚手架三、架体搭设要求1、立杆1)、立杆纵向间距 ,横向间距 ~,步距 ;2)、立杆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相邻两个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6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 1/3 即 600mm。2、水平杆1)、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杆上,该杆的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150mm;2)、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上;3、脚手板1)、脚手板采用竹跳板铺设,每 2 步一铺设;2)、脚手板应铺设严密、牢固、平稳,脚手板两端用 10~14#铅丝固定牢靠。4、连墙件连墙件必须采用刚性构件,架体与建筑结构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连墙件设置按下表要求设置。5、剪刀撑高度≥24 米的双排落地式外架、挑架和爬架均必须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24 米的双排落地式外架两端分别自下至上设置剪刀撑一道,中间剪刀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