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doc

上传人:ipod0b 2019/9/26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与哲学》读后感————————————————————————————————作者:————————————————————————————————日期: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闫潇鑫先介绍下这本书及作者吧,<<数学与哲学>>,作者张景中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他的数学科普读物不讲数学理论只讲数学思想,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事例,向青少年普及数学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数学科普创作的一大飞跃。他的数学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它不是简单的材料收集和整理,而是一个站在科学前沿的学者的真知灼见。《数学与哲学》是由张景中先生撰写的数学科普读物。本书分11章探讨了数学与哲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变与不变,数与量,相同与不同,事物变化的连续性等等,既阐述了数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各自的特点,又从多方面论述了哲学研究与数学研究的密不可分性;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哲学家是如此重视数学,而数学又始终在影响着哲学。花了几乎一整年的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作为从事数学教学的第一线老师,数学知识自然不陌生,但哲学对于我来说,几乎是门外汉,除了一些基础知识外,其他完全陌生。在文章的开头中,作者对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数学家有过这样的描述:“古代的哲学家们往往是博学多才的人。他们不但能滔滔不绝地讲他们的哲学道理,也能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数学。你不要以为这是因为古人特别聪明,或是后来哲学家们退化了。那时,各门科学还没有分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知识部门。而且那时人类的知识比现在贫乏得多。所谓博学,是相对于当时多数人知识贫乏而言的。实际上,古代所谓精通数学的哲学家,他的数学知识未必赶得上今天的一般中学生。在古希腊,哲学家大都格外重视数学。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原子唯物论的德谟克里特,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都曾到埃及学****几何知识。创立理念论唯心主义体系的柏拉图,也特别推崇数学知识。在这些人当中,最强调数学的,在数学上成就最大的,当推毕达哥拉斯。”(引自《数学与哲学》1页)通过作者的对于哲学家数学家的描述,使我对哲学产生了一种向往。以我对哲学的无知和对数学的浅薄认识,张院士的这本书非常适合我,读起来爱不释手,作者对有关数学哲学问题及数学与哲学的关系等都能以浅显平易的话语娓娓道来,做出极为清晰的解释。为了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更容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作者还不时加入非常恰当的比喻。比如在论述数学的真理性问题时,作者指出对现在的数学家来说问题不在数学结论是不是真理,而在于选择适当的结构。那么这种选择是不是完全随意,没有标准呢?不是。作者认为哪些结构要增加,哪些结构要修改,信息仍来自科学实践。如何能把这样重要的道理讲清楚?作者打了一个比喻:“当一个顾客到裁缝那里订做服装时,顾客可以指责尺寸错了,颜色错了,布料错了,等等。一旦服装设计不针对具体的人,就没有对错问题,只有选择问题。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服装,请您试穿。你不合适的那种服装,说不定是另一位顾客最喜爱的呢!如果裁缝以此为理由而随心所欲,不调查体型,不研究心理,不适应潮流而乱做一气,那也只有关门。数学家把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好比是不再单为固定的顾客加工服装了,他面向普遍的需要,他占领广大的市场。”(引自《数学与哲学》117页)深奥的数学哲学观点通过生活中的常识一解释就变得非常明白易懂了。这种比喻看似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