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语翻译的隐喻分析【摘要】以邓颖超写给宋美龄的一封信件的英译为例,对英语翻译的隐喻进行分析。【关键词】英语翻译隐喻分析【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128-02一、理论背景(一)隐喻的识别。一个隐喻是“显式或隐式的比较,这实际上就是假的”。语言学家艾伯特卡茨表明当谓语违反“文字类”的成员关系时,隐喻就发生。例如,在“我的房子是柠檬”这个比喻屮,“我的房子”不是“柠檬”类别的成员,这是一个隐喻。如果这句话从字面上是正确的(如“我的房子是别墅”),那么这是一个分类,而不是一个隐喻的比较。赫伯特?克拉克提出了三阶段模型,这种模型要求注意一个隐喻的文字虚假:推导出话语的字面意思;测试话语文本中对衍生的意义;如果没冇字面意思,寻找文本屮可替代的非字面意义。参考上下文是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语境线索可转换字面上真实的话语成为一个隐喻,例如话语“约翰是鳄鱼”,起初似乎是一个隐喻,将概念域“约翰”和“鳄鱼”联系起來,显示出约翰的野性或恶性行为。在美国东南部,这种显然字面虚假的比较被认为是一个字面上真实的分类,即约翰属于鳄鱼队。多伦多人学马撒尔教授和保罗教授提供一个正式的模型,该模型能说明作为一个复杂符号的隐喻的结构,其中的目标和源域特征如下:(二) 隐喻的单向性。卡维斯指出隐喻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如果从结构隐喻的形式看,A是B,发现B是更清楚地界定经验并且比A更具体。这方面的具体或抽象的二重性是隐喻映射单向性的原因:与物质世界的经历是理解抽象域的基础。(三) 隐喻的相似性、相关性和连贯性。为了解释和揭示源和日标的基本相似性,约翰逊发展了图像模式理论:一个动态的认知结构,功能冇点像一个抽象结构的图像,从而将不同的经历连接在一起,显示相同的周期经历。他还建议可以将相关隐喻经常性地和相关经历关联。这些相关的经验可归纳为感性、生物或文化:(1)知觉的相关性。(2)生物相关性。例如,愤怒是热(“满身愤怒”)。这个隐喻提供了一个在愤怒时体验身体热量的场景。(3)文化的相关性。例如,生命是一种赌傅游戏(“我会把握机会”)。这个隐喻将生命的行动和赌博联系在一起,无论这些行动的后果定位输或赢。二、隐喻分析翻译是一种把ST中大量存在的隐喻转移至TT中去的过程。译者的翻译过程也就是文化移植过程,是用译语重构源语文化模式,将一种语言文化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文化中去的过程。语言是思维认知的载体。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隐喻是人类构建其概念系统的共同基础。同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民族而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丿力史背景和哲学渊源,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和表达这些思维认知方式所需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的一面,又有异质的一面,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就是理解隐喻,并实践于翻译。本文以1988年5月邓颖超写给宋美龄的一封信为研究对象,英译文版本以齐方炜所翻译的为例,探讨英语翻译中的隐喻问题。隐喻的实质在于以另一事物理解和体验某一事物。在邓颖超写给宋美龄的信件中,庐山、山城、金陵是源域,而所对应的目的域就是离别之情。隐喻实质上就是源域一目的域的对应。在体现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