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一、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一般心理与行为问题】⑴固执。思想固执,行动偏激,不接受意见,自我评价过高,一意孤行。⑵暴躁。易被激怒,沉不住气,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往往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⑶孤僻。孤独,胆怯,冷漠,不合群,总是喜欢独来独往,脾气古怪,敏感多疑。⑷自卑。常对自己的智力、能力等作出过低的评价,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易生烦恼,悲观失望,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脆弱,依赖,缺乏自信心,不善交往。⑸嫉妒。把他人在才能、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忧虑、愤怒和怨恨。有时甚至采用贬低、打击他人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虚荣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⑹行为问题。指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⑺人际关系问题。与老师、同学不能友好相处,不能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对别人指责多,不能容忍别人的行为等。⑻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很难持续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特别表现在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困难。⑼依赖。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增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⑽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意志力非常薄弱。【心理障碍】⑴焦虑。焦虑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可能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⑵抑郁。自己感觉到容易疲劳,精力明显不足,心情压抑,悲观失望,高兴不起来,苦闷的感情与心境,学习兴趣的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活动力,学习不能胜任。⑶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易激惹,容易为一点小事和家人、同学发生矛盾与争执。⑷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和行动,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主要表现。⑸恐怖症状。是指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情景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不安的内心体验,因而出现回避反应。二、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三方面: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还有一些其它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⑵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⑶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情感类问题】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