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音乐与诗歌中的表意与抒情.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音乐与诗歌中的表意与抒情.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音乐与诗歌中的表意与抒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姓名:田睿奇院系:生命学院学号:2010012339中国音乐与诗歌中的表意与抒情--------从《花非花》、《蒹葭》看诗歌与音乐的表现力【引言】原始的诗歌和音乐本是一体的,《礼记》中指出:“诗者,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中国古代的诗歌与音乐在用以抒发作者志趣时都是共同出现的,二者有机结合,在抒情与表意的效果上相互促进。然而,具体谈到诗歌与音乐,它们的抒情与表意无论从具体形式还是侧重方面、表达效果等上都有着一定区别。本文通过分析《花非花》、《蒹葭》两首音乐作品,从其文字内容与音乐内容中简单比较诗歌与音乐在表现力上的差异及共性。【关键词】中国音乐诗歌表意抒情花非花蒹葭共同点差异【正文】一、诗歌与音乐表现力上的共同点探讨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歌有持续不断地珍视并创造音乐意境的悠久传统。中国古代判断是否是诗有一个标准,就是看其能否歌唱。杜甫曾经写道:“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讲求音乐,注重格律,追求诗的音乐意境创造,几乎是每位诗人的终身职责。节奏和韵律几乎成了是诗的必备要素,没有了它们,诗歌就失去了一股内在的合乎自然的美感。从某种意义上来所,诗歌在彰显其丰富表现力的时候,是需要以音乐为依托的。作为艺术存在的“乐”,蕴含着追求生命本质和自然规律的特征,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其对自然宇宙的感受,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总会有种冲动,使自己的文字能引起他人的共鸣,甚至能引起自然的花鸟虫鱼的共鸣。因此诗歌在抒情表意时,能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诗人的脉搏,这个律动就是通过诗歌的音乐性表现的。拿《秦风·蒹葭》这个作品为例,高中时候就有所接触,当时只觉得这首诗朗朗上口,然而读后诗中的场景、意象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一直无法忘怀。现在看来,音乐性应该就是这首诗流传千年、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原因。这首诗主要是表现男主人公对于心中的“伊人”苦苦追寻未果的故事。内容上并不复杂,全诗一共只有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但却起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表现时间的推移;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重章叠句,层层推进,重复的片段中蕴含变化,以此来发展主题,升华主题,这正是音乐的特点。对比陈同鹤老师的同名音乐作品,他在表现这首诗的主题时采用的是清乐音阶、雅乐音阶交替的方式,每段都各有主题副题,分别以切分节奏和歌唱旋律为主,演唱时也是强弱轮唱。(详细赏析参见《诗经》与《楚辞》音乐研究梁志锵著)这种音乐的“波浪感”不正对应了诗歌文字的层层推进么?同样,以课上了解到的作品《花非花》为例。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朦胧。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看似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夜半来,天明去。”究竟是来是去?似梦似真?不得而知。“整首诗歌,从含蓄的小中见大,含混的一中生多,都有着共同解释诗歌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也就是话语蕴藉的特性。”有读者如是赏析。这种朦胧的意境带来的夹杂于虚幻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