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文档名称:

2010年度最新精编初一上册英语单元同步全套试题(附答案).pdf

格式:pdf   页数:9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0年度最新精编初一上册英语单元同步全套试题(附答案).pdf

上传人:DOC KING 2011/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0年度最新精编初一上册英语单元同步全套试题(附答案).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子学刊 2002 年第 1期
学术动态
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学术综述
徐大立
2 001年7月21 日至23 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文化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协办的“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在蚌埠市召开。
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2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到会并
致开幕词。大会共收到论文92 篇,分成四个专题组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先后有
100多人次在分组会上发言‘与会的专家学者本着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精神,对涂山
地望、大禹治水、涂山氏族与夏文化关系、徐淮夷以及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的相关课
题进行深人探讨,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先秦史学会副会长詹子庆先生在学
术总结时指出: 这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研讨会,是运用先秦史文化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
务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必将推动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就研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对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和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和文明起源问题,是随着安徽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不断出现而提
出来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研究成果,由于安徽考古新发现得到重新审视,
一些考古学文化类型的源流问题得到重新认识,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的地位得到新的确
认。
安徽皖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过去一直空白,这次安徽省考古所韩立刚先生披露了五
河县西尤遗址发现旧石器的信息,使学者们对蚌埠地区在六万年左右的古人类生存环境
和活动范围有了新的认识。
在讨论新石器时期文化面貌时,有的学者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淮河流域的范围做
了界定,也有学者认为,应从江淮地区这一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
蚌埠博物馆提交的论文中全面介绍了涂山及周围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中晚期的系列文
化遗存,尤其是代表们参观‘蚌埠古代文明陈列”以及“涂山及周围新石器时期遗址标
本陈列”以后,对这一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面貌有了深刻印象。
在讨论中,大家对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充分阐述。詹子庆先生根
据淮河流域已知的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古生态环境研究,认为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
要的起源地之一; 淮河流域发现的刻划符号是文字起源地之一; 淮河流域新石器晚期已
9 4
万方数据
经表现出文明起源的曙光。宋镇豪先生认为,安徽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从目前来
看,安徽的原始文化是不落后的,甚至有些还是领先的。如蚌埠双墩遗址的刻划符号、
凌家滩遗址的玉器、尉迟寺遗址的“排房”建筑等等。张之恒教授认为,新石器时代淮
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粟作经济文化与长江流域稻作经济文化的交流地带,淮河流域新石
器时代文化受其影响而具有兼容性并含有自身特征,而自身文化特征又决定其文化性
质。学者们普遍认为,由于古代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较好、农业较早的发生,到新石器
时代晚期这里出现了聚落“排房”和陶文为表征的文化信息,与黄河、长江、西辽河流
域几乎同时出现文明起源的因素。因此,大家认为淮河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
发祥地之一。
二、对涂山地望、涂山氏族、大禹事迹问题的探讨
这一问题,可以说是本次研讨会的热点和重点。由于会议安排了对涂山、禹墟的实
地考察,许多代表更增强了感性认识。
涂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在古史资料中,大禹治水时曾与涂山氏族联盟; “禹取
于涂山”并生子启: 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确立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凡此种种皆与涂山有关,涂山地望的确立成了
探索夏王朝形成的关键所在。所以,涂山地望之争一直十分激烈。
本次研讨会,大家对涂山地望四说(即巴渝说、浙江会稽说、宣州当涂说、蚌埠怀
远说) 以及后起的“三涂山”与“汝水”说分别做了重新审视。一些学者分别从文献资
料的梳理、大禹治水的区域、甲骨文中有关“涂”的记载和方位、夏文化因素在淮河流
域的表现等等,论证“禹会诸候于涂山”、“架奔南巢”与涂山氏族的关系,从而确认历
史上的涂山即是现在的蚌埠怀远涂山。同时,对其他说法提出了质疑。绝大多数学者认
为怀远涂山说是较为可信的,“禹娶涂山”是信史,夏人通过联姻涂山氏达到政治联盟
的目的。
关于涂山氏族,多数学者认为是淮夷中强大的部落,泉陶是涂山氏的首领之一。李
修松、郑洪春等学者从泉陶氏族的文化特征、活动范围、迁徙路线以及与夏文化的关系
论证了这一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