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的生活我做主摘要:作者通过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深刻分析自我内在的人格特征,运用心理学知识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心理咨询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个人成长一、无忧无虑的童年我出生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的父亲因家境贫寒,上完小学便去做苦力,帮助爷爷维持家里的生计。母亲的文化程度比父亲略高,她上完初中后,自修函授课程,随后开始做售货员的工作,因此我的家庭并不十分宽裕,但是父母总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保证我吃饱穿暖。其实,当年母亲是有机会再继续上学的,可因为已经怀上我,迫使她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因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直鼓励我要认真完成学业,因为这是她未曾实现的理想。我童年的大多数时光是在外公、外婆家渡过的,在那里不仅可以和哥哥姐姐、妹妹一起玩耍,更有令我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夏天我们常去河边嬉戏,偶尔帮助外公外婆整理菜园,种种菜、浇浇水。我最喜欢秋天,因为我们可以跑进菜园摘熟透的野果吃,那种享受的滋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变迁已经一去不复返。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因路途较远,我就不常去外婆家了,父母白天上班,没法照顾我,有时会让爷爷接送我。所以这一段时间我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但是奶奶在我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她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而爷爷一直陪着我,当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大人们都说爷爷最宠我,他经常带我去商店,给我买各种小零食,父母知道后,常告诫我,别老让爷爷花钱。为了不让爸妈知道,后来我和爷爷私下达成协议,就是不让他们知道我俩去了商店,我们会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去,然后我会尽快吃掉零食。自那以后,大人们没有再训斥我,他们以为我变乖了,懂得不乱花钱了。在我上小学时爷爷因脑溢血去世,我藏在沙发垫底下的各种小包装纸袋被大人们发现了,他们说我这个小家伙,背着他们让爷爷1花钱买了这么多的吃的。那时,我十多岁,有些事还不明白,总认为爷爷应当给我买,为什么大人们要管这些呢。爷爷过世前,我没有在他身旁。记得那是个初冬的傍晚,我回到家后,看到了灵堂,但当时我不知它有何含义,是用来做什么的,只记得家里来了好多的人。我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爷爷没了是什么意思,只是一直没见到爷爷的身影,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家里人太多,我就没顾上去找他。那晚,我很乖,没哭,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已离我远去。直到第二天早上,随着姑姑们的哭声,我才猛然醒悟,原来我再也见不到亲爱的爷爷了。而后,我泪如泉涌,不论谁说什么,我的脑海中爷爷的身影一直挥之不去。忘记怎样停止了哭泣,忘记了如何安慰自己。大人们凝重的神色告诉我,这是令人悲伤的事,所以后来我很少提起爷爷。但每天早晨出门上学,总会凝望一下爷爷家的那扇门,很渴望它像从前那样敞开着,可以看到爷爷的身影。二、学生时代也许上学分散了我很多注意力,我渐渐淡忘这件伤心的事。我家距离我的学校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因为学校和妈妈的单位很近,所以她每天骑车四五十分钟将我带到学校,然后再去上班。中午我去单位找妈妈,和她一起吃午饭,或者她来学校和我在班级里一起吃。那时,班里有好多名家远的同学,所以记忆中和大家共吃午饭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偶尔妈妈上班忙,我会和同学去学校食堂买盒饭,然后在教室午休。一至二年级间,因我的班主任老师生病,我们换了好多个临时班任,直到三年级重新分班,才算稳定。就在分班的这一年,我的好朋友